思修第五章第四节 《粮安天下》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第四节 农



第四节 农业投入不足弱化粮食生产能力

面对这次世界粮食危机,一些国家对应对和调控缺乏相应的粮食储备能力,甚至面对饥饿束手无策。分析这种状况的深层次原因,是一些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资金和资源主要投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而忽视了农业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中的作用,农业投入减少,制约了农业发展,同时没有建立起有力的粮食生产体系和储备体系。

58一些发展中国家农业长期投入不足

 思修第五章第四节 《粮安天下》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第四节 农
在这次粮食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属发展中国家。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一些非洲国家,本来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生活极为贫困,粮食安全程度很低,大部分家庭的70%~80%收入用于食品消费。这些国家农业发展落后,粮食主要依靠进口,缺乏粮食自我保障能力,因而在这次粮食危机中他们受到的危害和冲击最大。世界粮食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粮食短缺、粮食价格飞涨,使得非洲一些国家发生粮食短缺和饥荒。

一些国家由于农业投入不足或减少,直接造成粮食等农产品产量下降,进而加剧粮食供求偏紧和粮食价格上涨。2006年以来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飙涨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就是粮食供给短缺。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财政困难,农业投入长期不足,粮食自给能力低,为了保证国内粮食供给,需要进口粮食。在粮价上涨的情况下,为保证国内贫困人口的粮食消费,又不得不从拮据的国家财政中拨款,对无力购买粮食的贫困人口进行补贴,从而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严重影响本国农业和宏观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从发展中国家自身来说,关键是由于经济发展落后,财政实力不强,对农业投入长期不足。

aihuau.com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增速快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明显提高。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1990~2000年发展中国家货物出口量和进口额均增长85%,高于世界65%的水平。2003年,发展中国家货物贸易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17%,比同期的发达国家要高很多。但与之不对称的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所占份额却不断减少。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很小一部分,其中小麦贸易量占世界贸易量的16%,大米占7%,乳制品占8%。粮食出口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国家。发展中国家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制成品贸易量比重持续大幅上升,而农产品贸易量比重相对下降,制成品出口量增速明显高于农产品出口量增速。这一方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和制造业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发展中国家农业竞争力下降。

从近些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情况看,为了尽快提高综合国力,不少发展中国家普遍把工业发展放在国民经济的首要位置,在财政政策上向工业倾斜,忽视了农业基础和农业发展,对农业投入严重不足。尤其是近些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和工业部门转移,造成耕地大量流失。同时,发展中国家人口却保持着高速增长,粮食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使得粮食产量的增长跟不上粮食消费需求的增长,粮食自给能力下降。原先的一些粮食出口国甚至转变为粮食进口国,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有研究显示,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一些亚洲国家加大了农业投入,开展了农业“绿色革命”,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粮食产量,有效地缓解了当时的粮食供求矛盾,但到90年代,由于一些国家投资政策重点放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上,农业投入增长率下降,农业实际投入大幅减少。目前,不少发展中国家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科技进步缓慢,良种培育等农业科技研发落后;农业生产资料供给能力不足,农业投入要素水平偏低;一些农业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给其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带来冲击和影响。这些因素都使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危机面前表现得异常脆弱。

59世界粮食储备明显下降

粮食储备下降既是粮食危机暴发的特征,也是粮食危机深化的原因。在短期内粮食生产与供应不能相应增长的条件下,粮食需求与消费的不断增加,必然导致对粮食库存的大量消耗。在粮食危机发生初期,由于库存相对需求尚算充裕,一些国家还可通过抛售库存缓解供给短缺,平抑市场粮价。但是,由于这次粮食危机持续时间长,最终没有足够的粮食库存持续抛售来平抑粮价,所以世界粮食供给短缺日趋严重,粮食危机迅速扩散和蔓延。

直到2008年上半年,国际市场粮价仍居高不下。据欧盟统计,以美元计算,2006年9月~2008年2月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了70%,尤其是小麦、玉米、大米及乳制品价格上涨迅速。按国际市场参考价格,2008年2月与2007年2月相比较,美国小麦价格上涨113%,欧盟小麦价格上涨93%,美国大豆价格上涨83%,泰国大米价格上涨52%,美国玉米价格上涨24%。2008年2月以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已经翻了一番,4月底超过了1000美元/吨;肉类及植物油价格也都大幅上涨。这种多种农产品价格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翻倍式暴涨的态势,在以往的国际市场是罕见的,暴露了世界粮食生产和粮食贸易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由于世界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使得一些国家无法采取有效的调控手段。面对粮价暴涨和粮食短缺,许多国家几乎都缺乏有力措施,未能及时将粮食危机抑控在萌芽状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21世纪初期以来,随着世界粮食需求超过粮食供给,一些国家动用粮食储备较多,很快导致世界粮食库存出现下降,年均下降34%。1999年世界粮食储备量约为6亿吨,相当于115天的世界粮食消费量。2007年,世界粮食储备量最低时仅为309亿吨,仅相当于54天的世界粮食消费量。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由于近些年粮食产量波动较大,粮食消费需求快速上升,加之粮食储备库存不足,造成了国际市场粮价飞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字表明,2007~2008年度世界粮食期末库存预计与期初库存相比将减少5%(2200万吨),仅为405亿吨,库存消费比将低于15%,低于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粮食库存消费比17%~18%的安全线。这说明,世界已缺乏运用粮食储备来调控粮食市场的能力,短期内农产品价格已无法通过抛售库存来缓解。欧盟作为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国,也不得不承认用于干预市场的粮食库存已经消耗殆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世界粮食库存量在进入21世纪初时,几乎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0年,世界粮食库存量达到约6亿吨水平。但是,在之后不到10年间,世界粮食供求格局竟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这说明在多种因素制约下,世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变得十分脆弱。粮食供给既要有当年粮食产量来提供,更要有充足粮食储备作保障。因此,对于日益刚性增长的粮食需求来说,无论粮食生产发展到哪一个阶段性水平,都必须有相应的粮食储备。

这次世界粮食危机反映出世界粮食生产、储备及相关能力建设上的问题。同时,也不得不让我们疑虑粮食库存与消费比18%的安全线对维护粮食安全的可靠性。特别是面对粮食消费刚性增长加快、农业自然灾害加剧、耕地淡水资源制约加大的新变化、新情况,各国应从国情出发,深入研究粮食储备政策和措施,建立科学、安全、可靠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239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思修第五章第四节 《粮安天下》第五章 世界粮食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原因(第四节 农》为网友烟花易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