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布局全球



参股欧美实体公司是个中长期战略性任务,早晚要做,眼前是最好的时机。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从产业链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进入全球市场的“主流阶层”,进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金融海啸波及全球,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势,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初现端倪。但它是否也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北京并购界和PE界人士经过多次讨论和分析,认为制造业在较长时期内仍将是中国立国之本,而快速提升我国主要制造行业实力的最有效方法,是与欧美国家的行业领先企业进行股权层面的深度合作。欧美公司参股中国企业比比皆是,而中国企业参股欧美大公司却屈指可数,如今这种局面可能出现转机。

“百年一遇”的机会

改革开放到现在,尽管我国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国外相比,主要企业之间的核心技术、管理水平的差距仍在十年到二十年。要缩小这种落差,只靠国内企业“闭门单练”是不行的,它会导致国内企业像“中国男足”一样陷入越练越被动的境地。

aihuau.com

中国企业必须“走出去”,通过参股国外先进企业的方式与其形成紧密的股权合作关系,靠近到这些企业身边学习长处,才能缩短两者间的差距。只有这样,中国企业才能从产业链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进入全球市场的“主流阶层”,进而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但实际运作中,参股欧美实体公司的征途困难重重。首先是中国企业缺乏经验,不熟悉国外的经济、法律环境,准备不足;其次欧美国家刚开始也不愿接受这种方式,2005年中海油竞购优尼科败北的案例就是明证,显示了西方国家在经济上的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

今年发生的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局面。欧美众多企业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陷入资金困境,股价一泻千里,以美国汽车行业为例:美国汽车行业龙头企业股价目前已跌至八十年来的最低,以10月9日股票价格计算,福特、通用两大汽车公司合计市值只有74亿美元!

为缓解这些企业的资金压力,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不得不降低对外国企业的投资门槛要求,美国能源部高官最近就公开对媒体表示:美国欢迎中国对其石油和天然气领域进行投资。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阻力陡然减轻。

对于有“走出去”打算的中国企业而言,当前的国际市场为它们提供了一个百年难得的机遇。中国的巨额外汇也有了更好的分流选择,参股欧美领先企业成为中国的战略性优先选择。

这种参股行为是一种中长期的战略性投资,重在形成股权的深度合作关系,而不是短期炒作式的买入卖出;同时它也不是财务投资意义上的“抄底”,而是产业投资意义上的对接。

目标企业选择

这一轮的参股,应以行业龙头企业、技术领先企业、资源类企业为主要选择对象。

1.行业龙头企业

欧美行业中龙头企业的股权是我们此次“走出去”购买的一个重要目标,如参股“世界500强”企业等。购买此类股权的目的,是争取使中国企业获得在行业龙头企业中的“话语权”,进而使我们在国际上获得更多资源,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由于这类欧美跨国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分散,拥有小比例股权就可能成为该企业的主要股东,因而只要我们收购其较少比例的股权即达成目的。

2.技术领先企业

欧美国家技术领先企业的股权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收购的又一个目标:如软件、计算机、精密仪器、通信技术等产业中的领先企业。通过股权收购,进而取得对目标企业高端技术的学习权,以及高端技术企业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权”,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收获,是政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布局全球
3.资源类企业

资源类企业股权也是“走出去”收购的一个重要目标。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比较优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发展主题短期内也不会改变,对“工厂”、“制造”所需的各种资源的依赖当然也不会改变。

这两年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就凸显出我们对国外资源性企业的严重依赖程度,中国对资源的需求仍是第一位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后,如能收购一些资源类企业,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国内存在的资源紧缺困难。目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就利用国外企业股价大跌、收购阻力减轻的时机,与美国马拉松石油公司谈判收购其子公司股权事宜,谈判现已走到最后阶段。

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欧美企业,无论其规模大小都有购买价值:对于标的规模为中小型的企业,可以进行整体收购;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以参股形式购入;“五百强”企业则只要求购买少比例股权即可。

两路出击,产融结合

国内的收购主体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两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具有资金实力强,容易获得政府和银行支持等优势;但它也具有明显的缺点,如决策慢、激励约束不足、人才不足、在国外并购阻力较大等。

有些国有企业如中国铝业、中钢集团等,前段时期就积极进行跨国并购,受到了全球市场的瞩目;但国内多数有实力的国企都还没有行动起来,许多国企日子过得较舒适,经营作风上偏向于稳健,即使有机会也不愿外出并购。对这类企业,政府应该出台相应措施,鼓励和激励它们走出去。

此外,跨国并购应该积极利用中信、光大这样的国有窗口企业。这类企业经过在国际上多年的摸爬滚打,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外部经验和厚实的市场人脉,在国际上也已树立起较好的市场形象。政府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是靠这类企业与外界接触打交道,现在也应充分发挥它们的窗口作用。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处于资金少、受扶持也少的劣势地位。但民营企业也有明显的优势:如产权清晰、机制灵活、决策快、在国外收购的阻力小等。

民营企业的嗅觉十分灵敏,极早就意识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并购契机,目前已有许多民营企业远征欧美,去寻找适合的投资对象。但民营企业有个最大劣势就是资金实力严重不足,对此政府应该积极扶持,帮助民营企业迈出“走出去”的步伐。

实际运作中,要引导、组织中国的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合作,组成联合体同船出海。实体企业与金融企业对投资对象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前者往往注重与标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以提升自身价值,对短期财务收益看得相对较轻;而后者则恰恰相反,金融企业在投资中更注重目标企业的财务回报。因而投资中如将这两类企业结合,组成收购联合体,可以起到取长补短、规避风险,在利益上各取所需的效果。目前,中投和几大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有合作投资的可能。

同时,“走出去”并购要与地方的产业升级相结合。“产业升级”是各地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但计划的实施需要有相应可供“升级”的“产业”相匹配。如东部地区提出了“腾笼换鸟”,很多中西部则表示承接转移,但如果笼子腾出而新“鸟”不来,地方经济就会遭受巨大损失。许多优秀的“鸟”就在欧美龙头企业手中,它可以飞到中国,也可以飞到其他国家。如果能将这次国内企业参股欧美实体公司与地方的“产业升级”结合起来,各地政府就会产生巨大热情,积极推动国外先进企业的并购,引导产业升级,从而实现“腾笼换鸟”的计划,这就与地方经济发展安排相适应,能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参与并购的积极性。

要鼓励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相应中介机构积极介入,认真研究欧美国情、企业和行业走势,特别是研究欧美法律、劳工等方面的阻力如何去化解,为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必要支持。

此外,要充分利用好PE在并购中的优势作用。PE是我国一个新型的集合投资模式,它具有传统企业所不具备的企业制度优势,目前正逐渐成为一支极其重要的市场化投资力量。中国目前运作较好的PE都具有境外资本背景,利用好PE可以有效推动企业“走出去”并购。弘毅投资携手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如何实现政策配套

政府出台的配套措施是中国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出海购买股权能否成功的关键:

1.放宽对跨国并购的审批。我国对企业海外并购的相关审批程序十分复杂,在当前这种特殊时期,政府相关部门可适当放宽有关审批条件,支持我国企业抓住机会走出去。

2.设立专业的“境外收购基金”。由富有海外经验的成熟PE,如弘毅、鼎晖等牵头,吸收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政策鼓励的国有资本加入,发改委负责具体协调工作。

3.加大对并购贷款的支持力度。国开行和进出口银行要发挥对境外并购企业的信贷支持机制,加大“境外投资专项贷款”规模,必要时政府可通过定向发债作购汇支持。商业银行也要进一步开发相关的金融产品工具,开设“专项贷款”为企业并购提供帮助。

4.成立海外并购领导协调小组。由发改委或更高一级的部门牵头组建“海外并购领导协调小组”,小组可由发改委、商务部、外交部、外管局等相关部委组成,具体负责各部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

5.加强政府与被投资国政府的交流,同时加大对企业境外收入所得的倾斜力度,通过税收减免、亏损退税、关税优惠等方式降低企业的海外税收。

6.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风险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风险评估与保障体系,鼓励中国进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向走出去的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2373.html

更多阅读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海外并购 公关先行”

   专访英国经济学人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前英国财政部经济学家Robin Bew  2012年12月底,商务部发布了《2012年商务工作年终述评之十:对外投资合作取得跨越式发展》的报告。报告中提到2012年前11个月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直接投资155亿

2016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国企业并购保卫战何时打响?

     前一段时间,有部电视剧很热播,名字叫做《婚姻保卫战》,今天我想套用一下这个剧名,写一篇有关中国企业并购的文章,名字就叫做《中国企业并购保卫战何时打响?》。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近几年众多优质的中国企业被外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 中国企业败亦可喜

在惯于单兵作战的中国买家遇阻之后,联手西方同行的中冶为海外收购提供了另一可行性方案 文 《环球企业家》记者 李晨蕾 当中国企业试图以“更聪明的方式”进行海外并购时,等待他们的倒未必是令人满意的结局,不过,在这一可喜的变化中,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难点在哪儿

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徐翌成认为,国内金融机构完全可以成为对外投资的专业主体   “中国企业在全球跨境并购中参与时间较短,经验相对不足。整体而言,在全球跨境并购中仍是个新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

声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布局全球》为网友七色凉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