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知行合一是指认识和实践的关系,即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的关系。最近给某跨国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培训,谈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刘海民:“各位都看过这本书吗?” 学员:在座的都看了,公司组织学习过。 刘海民:“各位认为这本书的内容,怎么样?” aihuau.com学员:“好!”(声音很齐) 刘海民:“请说说看,怎么个好法?” 学员:…… (没有声音)。 刘海民:“有谁实践过七个习惯,或其中的某几个?” 学员:…… (没有声音)。 刘海民:“那么,有谁记得是哪七个习惯?” 学员:我记得好象有一个主动积极吧?…… (余下便没有声音)。 我带着学员将七个习惯的主旨简单地总结了一下。从现场的学员反应看,他们感觉很受益,确实是不错的思想。 我在白板上,写了12个大家:言行一致者信,知行合一者智! 美国人善于创造概念与理论,是知的典型,所以美国向外输出知识。 日本人善于做事,非常实干,是行的典型,所以日本更多地是向外输出有形产品。 我们国人讲究的是知行合一,可是做的不好: 在知的方面,我们知道很多,因为我们一直在引进知识(经济学家胡鞍钢2003年指出我国现阶段处于引进知识的阶段),学习引进的知识,跟着别人转。 学来的东西,遇到国情、企情便水土不服,或藉口水土不服,转而继续引进新的知识,继续学习,如此形成了一个不良的循环。其结果是,让更多的人停在知的层面而行动不力。换言之,我们知道很多,却又创造不了很多可以向外输出的东西。 日本企业很骄傲地说:“知不等于会”。确实,他们可能知道得并不很多,但是他们做得确实好。连美国的管理大师们也惊叹于此。 回顾我培训过的管理者,其学员达数千人,他们在接受我培训之前也大都经过多次的管理培训。我在培训过程中,让他们结合曾经学过的某个具体的管理知识(工具或方法)与自己的管理实践谈谈心得体会,大部分学员的回答是“还没实践过”。 管理是讲究成本的,一味求多,学到那么多知识却不用。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对公司而言,是浪费,对管理者本人而言也是浪费,浪费时间,精力与体力。 61548; 知者多喜于学而惮于行,行者常碌于为而讷于知,唯具使命者方能知行合一。 作为培训师,在知的基础上,我要求自己做到抓一切机会去实践、体验、感悟自己所要传授的知识与技能。当我在公司做部门长的时候,之所以取得一定的成绩,也是将知道的一些知识适当运用的结果。
![论管理者的修养(六):知行合一](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362779434675.jpeg)
所以我想,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务须做到知行合一,降低学习的成本,提升自己的修养,同时给下属做一个知行合一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