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底,主题为“加速产业升级、促进行业发展”的全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在武汉胜利召开。会上行业协会领导提出了“产业升级”的发展理念,并指出了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制造业要从生产功能性、定制性产品转向生产附加值较高、创意性产品。这样才能提高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的国际竞争力,促进行业健康快速发展。于是乎,国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产业升级热潮。许多品牌太阳能企业都纷纷异地布局和圈地,如桑乐在浙江海宁和湖南岳阳;桑夏在湖北武汉;清华阳光在河南;力诺瑞特在河南濮阳设立生产基地……同时很多中小企业也在纷纷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生产装备,大规模招兵买马。你方唱罢我登场,十分热闹,当然在某种程度上看这是我们行业欣欣向荣的好态势。但是在这次产业升级热潮中,我们很多业内人士都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中小太阳能企业没有领会领导话语中的内涵,只是片面认为建立生产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更新生产装备,这些就是所谓产业升级。显然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产业要升级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而导致这样理解偏差主要是思维格局没有打开。如果按照目前很多企业的思路,把企业的规模扩大,生产设备更新,这无疑使得企业的生产能力提升,而产品依旧是老样子。这样在市场上依旧很难有竞争力突破,更谈不上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主要是指产业结构的改善和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的改善表现为产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的提升;产业素质与效率的提高表现为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及产品质量的提高。产业升级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是由人来推动的,人才升级主要在于思维转变即脑袋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发展恰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企业在变革面前,很容易受制于人们的习惯势力、人的惰性以及企业运行的自有规律而原地踏步,停滞不前。很多太阳能企业老板思维长久处于几年前的状态,缺乏指向未来的思维方式和战略定位,没有全局观和长远的谋划。即使是一时成功的企业,如果对市场和未来缺乏清晰的概念和应有的预见性,那么,出现决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这主要是一些经营者忽视知识更新,抱残守缺,不读书,不看报,不钻研管理理论。以现有的文化知识结构去控制一个在当今激烈竞争之中的企业,必然会越做越难。而有的企业家自己到处参加培训学习,回来总是感觉用不上,感觉学习没有用。主要因为没有改变员工的思维。员工的思维转变很重要,要围绕从提高客户价值出发,这样才能保证持久的竞争力。比如,很多企业对生产工人不是很重视,只关心销售业绩。工人对市场不理解在家闭门造车,而消费者的需求却在不断变化。比较之前,现在的消费者不仅仅注意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还更注意产品的设计感和操作的舒适度,尤其是操作的舒适度这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工人的生产工艺。这就要求生产车间工人必须朝着工程师的方向发展,提升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企业才能真正整体升级。长久以来,我们一直认为技术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我不得不说全新的思维式才是核心竞争力。对于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升级,我认为第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开始,从升级脑袋开始,首先从企业最高领导人的脑袋升级开始。只有这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产业才能快速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