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第一篇 浙商:“你发展,我发



 声誉比生意更重要

  商人之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千金买名,万金买誉”。如今,那些国际知名的大企业、成功商人都会想方设法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一个形象良好的企业自然会博得大众的欢心,在培养大众对自己商业品牌忠诚度上也会更加轻松。就拿汶川地震来说,在得知广州加多宝集团为灾区慷慨解囊1亿元后,很多人都表示,喝饮料就喝加多宝的王老吉。

  朱葆三生活的“上海滩”时期,“品牌”一词还鲜少出现,但这并不意味声誉就不重要。朱葆三用一生的经历告诉人们,良好的声誉就是品牌,是最为宝贵的资产之一,同时它也是衡量一个商人成就的重要标准。

  朱葆三非常珍视自己的声誉。在任宁波同乡会会长时,但凡别人有事相求,他都会尽心到底,他顺理成章地成为上海商圈的核心人物。他投资的浙江银行被浙江省官府当作值得信赖的依靠,上海各民族资本企业在扩大声望、吸引投资时都喜欢借朱葆三的名号。刘鸿生在创办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时就请朱葆三做董事长,创办上海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简氏兄弟也曾邀朱葆三做他们招收外股的发起人。

 《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第一篇 浙商:“你发展,我发
  1915年,67岁的朱葆三当上了上海总商会的会长,并连续三次连任,直到1920年8月。在做会长时,他推进全国商会的大联合,他多次为民请命要求减轻赋税。当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拒绝执行北京政府的停兑令时,他又气势汹汹地号召人们支持北京政府、捍卫国家利益。

博锐管理在线|www.aihuau.com|

  朱葆三不只是一个大商人,还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的声望蒸蒸日上。

  偏偏在这个时候,朱葆三遭遇了声誉危机。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当时的中国人,都期待着能收回山东的主权。上海总商会也对和会的进程表示出相当的关注。由于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对日本进行妥协,听任列强将山东主权交于日本。引起了中国各界的不满,年轻的学生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而在外受辱的北京政府,在对待这些学生的问题上倒显示出强硬姿态。

  上海总商会素以对政治敏感著称,可在此事上,却迟迟未发表意见。直到1919年5月9日,上海总商会才对事件做出回应,它给北京政府发了一封电报:“对于协约各国声明交还青岛之语,日本发表在先,与他条约并无牵制,应将此项议案提出大会,由中国派员与日本直接交涉。”

  这一建议正是当时的中国人竭力反对的,这相当于承认日本有权占据中国青岛。因此,此电报一出,上海总商会即成了众矢之的,指责朱葆三的信函也如雪片一样纷至沓来。人们纷纷要求朱葆三引咎辞职。一些社团也要求上海总商会追查电报的来源。

  朱葆三为这样的情况感到震惊,他拒绝出席会议,也不想当面向人解释发那封电报的原因,他以为“清者自清”,反对他的声音很快就会被盖下去。实际上1919年,朱葆三已经72岁,很多电报、信函都由上海总商会的副会长沈联芳处理,朱葆三最多在商会决定下的事务上署个名。将这份“卖国电报”的罪责完全归到朱葆三身上的确有些不公,可群情激愤的中国人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朱葆三非常委屈,5月14日,在舆论的压力下,朱葆三提出辞职。之后,他回到了位于斜桥的寓所,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再也没有涉足政治,也绝少在商界露面。

  但如果认为朱葆三丧失了生活的斗志,就大错特错了。朱葆三是在“声望”上栽了跟头,痛定思痛,他决心挽回声誉。晚年的朱葆三全心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他与人合作创建、投资了不少公益机构,譬如上海时疫医院,华洋义赈会、广义善堂、仁济善堂、惠众善堂、四明医院、吴淞防疫医院、上海公立医院、上海孤儿院、新普益堂、普益习艺所、妇孺救济会、同义慈善会……。朱葆三还参与创办了不少学校,譬如同济医工学校、定海公学、尚义学校、宁波益智学校。他在这些公益机构和教育机构间往来穿梭,忙忙碌碌。

  在商海上,企业难免会遭遇声誉危机,如朱葆三这样,在一夕之间声誉大损的例子并不少见。而在发生声誉危机时最聪明的办法就是向公众讲明事件真相,并勇敢地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如果自己确实犯了错误,那就真诚地承认错误,这不仅有利于消除犯错后产生的罪恶感,也有助于解决眼下的麻烦。

  在当今的商界,诚心地说“问题在我自己”,已被认为是化解声誉危机的最好办法之一,“对不起”三个字有让一个大发雷霆之人迅速冷静下来的魔力。好比你在公车上踩了别人的脚,如果你马上道歉,那被踩的人多半不会和你计较。

  就企业来说,如果你犯的错让别人吃亏、心里不舒服,你还拒绝认错,那就不能指望别人原谅你了。

  当然,对任何人来说,承认错误都需要勇气,就算混迹商海一辈子的朱葆三,一时也未能鼓起勇气,这让他错过了挽回自己声誉的最佳时机。他本有机会向公众解释“卖国电报”,但他没有,他拒绝出席会议,于是,便只能给大家留下“朱葆三在逃避责任”、“朱葆三做贼心虚”的印象。最后,反对朱葆三的声浪不仅没有消弭,反倒愈演愈烈。朱葆三花50年时间建立起的好声望在短短数天就毁于一旦。

  幸好,朱葆三很快意识到问题所在,并以自己的方式——投身慈善——重塑了毁掉的声誉。他通过无私的慈善活动向人们证明,他朱葆三并非“卖国贼”,相反,他还一直以来都在为国人谋利。朱葆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还在从事慈善事业。

  扎扎实实的工作比口头宣传的效果来得更好,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摔倒,就要在什么地方爬起来。如果你要改变别人对你的坏印象,就要针对这“坏印象”本身开刀。比如一个企业被人质疑产品质量有问题,那它在进行宣传时,就要把“我们的产品质量很好”放在首位,并让人切实感受到它的产品还不错,宣传和实际行动缺一不可。只有这样它才能改变在别人心目中的负面印象。

  为声誉所作的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不要觉得朱葆三是因为好面子,爱虚荣才会费尽周折挽回声誉。对一个商人来说,好的声誉将成为让其和其他商人区别开来的独特价值,对其企业的发展也大大有利。因为这个价值不是简单的模仿,也绝非某一人、某一企业的特色腔调,你和你的企业走到哪里,它就会跟到哪里。换句话说,声誉是一辈子的事,它将决定商人、企业到底能走多远。

  英国的《金融时报》曾对2003年全球最受尊敬的50家公司进行研究,它提醒人们,企业长期树立起的声誉比所有短期问题,比如技术领先,回报得更为丰厚。良好的声誉可以为企业直接创造20%到30%的利润。有人曾对世界1000 强的领先跨国企业的1500名代表作过一项调查,发现在被问及“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时,24%的人把“声誉”放到最重要的地位,比选择“企业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的人要多得多。77%的人认为,在最近两年里,“声誉”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人们会通过企业或企业领导者的信誉,来了解企业的市场价值。一个讲信誉的商人会比那些只知道谋求自身利益的商人更让人感觉温暖、可靠,也更容易得到赚钱的机会。

  朱葆三为声誉奋斗了一辈子,其实是走在时代的前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1436.html

更多阅读

女人一生 《二十几岁女人顺达一生的博弈学》第一章

系列专题:《二十几岁女人顺达一生的博弈学》第一章多一点开朗,少一点封闭:打造开放积极的交际心态开放的心态,是一种修养、一种气度一个国家需要以开放的政策来对待世界,一个人同样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别人。开放的心态,是一种海纳

DIY餐馆:你动手,我快乐

电影《情人》中的经典台词:“这是什么样的餐馆,还要客人自己动手?”   我们去餐馆吃饭,点了菜后,就等着厨师去做好后,服务员端上来大快朵颐,这是所有餐馆酒楼的经营方式。当今社会是流行DIY(自己动手)创意的年代,DIY已成了现代生活的一种

声明:《《商帮翘楚:逆市增长的经商智慧》第一篇 浙商:“你发展,我发》为网友暮然回首脖子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