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仅靠出口发展的道路不能再抱有幻想了,对不做品牌靠产品赢天下的想法不应该再有侥幸之心了。
刚刚结束的105届广交会第一期用“异常”行动昭示了这一切。
广交会的异常行动包括:第一、首次降价,并且对一些贵宾采购商提供往返机票以及在广州期间的住宿费;第二、一张提示防范恶意逃避债务的美国某进口商的“紧急避险令”,竟然出现在广交会交易团办公室的门口,这在广交会并不多见;第三、打破105届以来只对外商开放的规矩,首次解除“出口转内销”禁令,邀请内地采购商进场。
广交会已经举办了105届,已经是一个品牌了,是媒体眼中的出口风向标了,是中国制造的缩影了,而这个缩影、风向标、品牌带给广交会的是历届广交会都人满为患,可在这一届广交会终于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不仅低下了头颅,而且作为出口业的晴雨表,承载着中国制造出口的殷切希望、负载着国家、民族利益的广交会还用一张风险令和一张被解除的禁令确切地表明出口的黄金时代已经走入低谷。
面对低谷,首次邀请内地采购商进场的举措应该说显示了广交会作为一个出口展会品牌的灵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广交会这个品牌内在价值的变化,毕竟国家已清晰地表明了建设创新性国家的战略,表明了三驾马车和谐拉动经济发展的规划,在这样的规划与战略下,广交会目标消费群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既有一时之用,也有一时之功。
相信在这些一时之用和一世之功的合力下,广交会终究还会重回高峰。
但出口企业不调整步伐,恐怕等到广交会重回高峰时,作为一家自主生存的企业,如果只是消极等待,恐怕高峰出现时,自己已经关门歇业了。
可惜,这样明显的事实并不是所以企业都看起清楚,于是此次广交会上就上演了有品牌企业喜,无品牌企业忧愁的场景,因为内地采购商从来都是唯品牌是选。
当然,亡羊补牢,犹时未晚,作为与广交会一共经历经济危机的出口企业应该明白,连广交会都开始调整自己的步伐,李明利本人认为,企业不调整于情于理都难说过去,因为在国家开始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启三驾马车和谐拉动经济的时代,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大局,如企业只依靠出口无疑是错误的;做内销却不做品牌,就更是与宏观环境、自己长期利益相违背,所以是错上加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