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会搞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不会深受通缩困扰



大量的货币供应与信贷增加,加上大刀阔斧的财政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可望在第一季度后回稳,通缩应该不会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

  

  刘利刚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月CPI、PPI双双同比下降,不过,由于经济开始回暖,加上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政策合宜,现时的物价下跌只是短暂现象,并不会形成通缩现象。

  CPI同比下降,是由于食品价格下降和高基数效应,而源于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的输入型通胀亦大幅放缓。

  去年食品价格飚升,是因供给而产生的短暂现象。随着政府落实提高粮油产量和猪肉供应的措施,粮油猪肉等供应逐渐恢复,价格回落实为必然。2008年6月以来,一些主要农产品的国际价格迅速回调,影响了这些商品的国内价格。

  另一方面,中国的PPI及相应的非食品物价,均与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变化高度相关。近月,油价及其他原材料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2月同比下跌逾四成,其传导至PPI的通胀压力将逐渐减弱,继而影响消费物价通胀。

  根据我们的估计,以美元计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每下跌10%,将导致PPI通胀下降1.2%,而非食品通胀随之下跌0.22%。外围需求下降,加上先前高通胀造成的高基数效应,PPI自去年12月起已开始同比下跌(图1)。

  价格改革减通缩压力

  由于源自食品和工业商品的通胀压力已经消失,我们预计,中国CPI将继续下滑。

  当然,物价下跌形成趋势,并且持续下去,通缩风险会逐渐上升。不过,严格而言,通缩是指整体价格持续下跌。例如亚洲金融风暴后,中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物价持续下跌3~7年,当时就是明显的通缩期。虽然现在国内CPI同比开始下跌,但不应轻言中国经济步入物价持续下跌的通缩期。

  目前,食品价格升势已结束,考虑到今年国家粮食收购价将提升15%,即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平均每斤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因此食品价格不会形成持久的下跌趋势。

  而国内改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正式与国际原油价格间接接轨。由原来纯以行政手段规范成品油价格,改为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厘定成品油的零售价格。在主要商品实施价格改革,让市场决定价格,使之更能反映商品成本及市场供求关系。这既能避免零售价格的急升骤降,亦可避免因价格错置导致的需求萎缩,从而减轻经济下滑及通缩的风险。

  放松银根,通缩难现

  当然,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是由于全球经济衰退,需求大幅下滑,加上2008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飚升的炒作活动消减。因此,现在价格回落,亦令各地的消费及生产成本支出回落至较合理水平。特别在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的情况下,价格回落,可刺激新需求,从而带动生产恢复。最近的零售销售数字,剔除价格因素,实质增长其实持续攀升。

  我们认为,需求萎缩的情况很可能只是暂时现象。由于中国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刺激政策足以刺激整体需求,而各国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决定了持续的通缩不会在短期内出现。

 中国不会搞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不会深受通缩困扰
  从理论上讲,政府增加财政支出,加大了投资方面的支出,使整体需求上升,产出增加,但也加重了利率上升的压力。另外,央行降低政策借贷利率,并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应,纾缓因货币供应带来的加息压力,这避免了政府因增发债券增加的财政支出,而导致的货币供应紧张压力。因此,产出增加的同时,流动性并未出现紧张。但由于货币供应增加,流动性充斥,物价不免要上升。

  从货币政策而言,央行自2008年9月5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并削减了存款准备金率200~400个基点(中小金融机构为400个基点)——相当于向市场注入11660亿元的流动性。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将继续下调,使银行增加放贷,从而赚取利润。

  中国内地近3个月的贷款和货币供应增长迅速,其中1月新增贷款1.62万亿元,同比增长21.3%,为2003年以来最大的信贷增幅,这显示出银行体系已经开始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作正面回应。同时,2月新增信贷也有望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图2)。

  中国货币政策放松的余地还很大,特别是在存款准备金方面。因此,中国应该不会出现通缩。

  刺激经济,增加需求

  其实,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足以弥补因外贸下滑而导致的外部需求萎缩。中国的财政弹性甚高,政府每投资1元,可为整体经济带来0.65~0.85元的收益。

  我们的计算表明,4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方案,加上最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减税5000亿元,有望于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推高5~6个百分点。

  更重要的是,自中央政府公布4万亿元刺激方案后,各地方政府也先后公布了各自的投资计划,充分反映地方政府利用政府开支提振经济增长的积极性。综观以上因素,中国经济今年保八应不成问题。不过,若然各地投资规模过大,有可能令钢铁及水泥等建材行业过热。

  从国外的因素来说,据现有数据推算,现时各国的财政刺激方案总值逾2万亿美元。其中尤需注意的是基建投资。美国会投入近2000亿美元作基建投资(约占美国GDP的1.4%),加上中国4万亿元财政刺激方案中,有逾六成的资金投资于运输网络、农村基建、四川地震后重建等,平均每年投入的资金为2008年GDP的4.2%左右。未来一两年,全球大兴土木,钢铁及水泥等建材及大宗商品的需求势必增加,由此而带动的经济增长,亦相当可观。

  由此而产生的大宗商品及原材料需求上升,势必令这些商品的价格再次攀升。可以预期,今年底或明年初,可能因供应萎缩,导致需求出现缺口,而使世界经济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

  综上所述,大量的货币供应与信贷增加,加上大刀阔斧的财政刺激政策,中国经济可望在第一季度后回稳。所以,通缩应该不会成为困扰中国经济的问题。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0717.html

更多阅读

中国经济已承担不起失败的改革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的前路很明确,就是继续深化、完成各项体制改革。这是从政府到民众达成的一致共识。所以复杂之处不在于选择道路,而是我们与那些明确阻碍中国发展的国家、那些对改革阳奉阴违的国内既得利益集团进行的缠斗。盘根错节、波谲云诡

通胀和通缩的区别 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不是通胀是通缩

  已经过去的5月份,显示中国经济开始出现明显的通缩。目前谈论通胀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农产品价格略有下跌,中国经济将浮现出内需不振与产能过剩的危机。  中国的表面通胀与实际紧缩,显示经济结构调整与扩大内需新市场迫在眉睫。中

茅于轼:中国经济新阶段不能再牺牲任何人了

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过去30年是一个老阶段,现在要进入新阶段。中国的改革成功是以中国的市场为基础的,但是中国的市场和全世界别的国家的市场有一个根本的区别。我们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市场,和别的市场不一样,人类有几千年的历史,最

声明:《中国不会搞市场经济 中国经济不会深受通缩困扰》为网友苏三大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