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正在脱胎换骨1



 管理正在从工业时代走向知识时代,至少也是互相混杂其中,而二者之间的管理逻辑截然不同

  两年前,我曾在《2006,悄悄发生的管理变化》一文中,这样写道:“中国管理开始摆脱轰轰烈烈‘运动式’管理旧习,走向了更加成熟理性、更具连续性的程序化管理。”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国家来说,管理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重拾常识的过程。从某种程度说,中国企业管理“很不幸”,刚刚摆脱“熟人”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羁绊,并且开始走向专业分工的工业社会的当口,又遭遇了知识时代“解放个性,释放创造力”的巨大挑战。

  两年后,我想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管理正在从工业时代走向知识时代(至少也是互相混杂其中),而二者之间的管理逻辑却截然不同。

  “生产”和“创造”的不同,不仅仅表现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工作者所使用工具的不同,更是表现为管理上的截然相反,具体来说,工业时代是“求同不求异”的标准化管理,而知识时代是“求异不求同”的个性化管理。好在中国人一点都不愚笨,并且悟性很高,几乎是无师自通的领略了知识时代的管理真谛,包括了“如何运用想象力、如何面向未来、如何主动创造需求”等等。

  当下的中国社会,已经显露出了工业产能趋于过剩的现象。

  据相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就消费品的生产层面而言,2007年,中国成品鞋、手机、彩电、激光视盘机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分别是68%、47%、45%和60%,中国已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世界工厂”,但“世界工厂”声誉的背后却埋下了消费品生产严重过剩的隐患。事实上,所谓的“产能饱和”指的是生产过剩、而不是需求过剩。

  所谓“世界工厂”的美誉,在我个人看来,其实是个贬义词,因为一般来说,工业制造类企业至少拥有六个环节:第一产品设计,第二原料采购(供应链),第三生产环节(品质或质量),第四顾客确认(专业化),第五品牌建设,第六终端渠道,这其中,唯独“生产环节”是价值最低、也是最没有效益的环节。所以我总是把中国制造业的管理,也称之为“生产车间”的管理。

  当下,中国流行的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其实就是试图从生产效率时代走向自由创造的时代。大体上,企业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产品时代”,第二“服务时代”,第三“创造时代”,这其中,产品时代属于典型的工业企业时代,而服务时代属于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之间的过渡时代,只有创造时代才属于知识社会。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正在脱胎换骨1
  从本质上讲,社会繁荣就是一个激发社会公众创造力的过程。

  事实上,在传统工业制造业之外,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基于“创造”的产业和空间,包括了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动漫产业、游戏产业、新型服务业等等,在这些被称之为“内容产业”或“创造性产业”的领域中,不仅有着巨大的创造空间,而且也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因为大学生本身就是知识型员工。显而易见的是,这需要政府解除各种管制从而释放创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社会创造力。

  德鲁克认为,未来是一个“知识”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工业”的社会。我想说的是,未来不是知识型经济,而是创造型经济,德鲁克所倡导的知识经济也已落伍,取而代之的是创造力经济。因为“知识”仅是知识工作者手中的工具,而他们使用知识来工作的唯一目的就是“创造”。无论是从未来经济的角度来说、还是就眼前的大学生就业的角度而言,中国社会经济都需要从工业经济走向知识经济,原因无它,因为“工业人没有未来”。

  姗姗来迟的“工业精神”

  格力电器公司总经理、人称“铁娘子”的董明珠喊出了一个清晰的、令人振奋的、有别于传统商业精神的“工业精神”的口号,可惜响应者寥寥。据说,这是董明珠读《亨利·福特自传》悟出的一个管理真谛。

  显然,这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口号和感悟,因为当下的中国,已经是工业制造类企业遍地开花,类似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工业繁荣景象,可是,依旧有很多工业制造业的企业主抱着传统“商业精神”不放,具体来说,就是恪守着“哪里有利润、就往那里走”的商业信条,这是典型的“利润”导向、而不是“顾客”导向。

  事实上,“工业精神”的实质,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就是“专业、专业、再专业”,而对于工业企业家来说,就是“专注、专注、再专注”,因为工业经济既是产业经济,又是资源经济,而工业时代“产业+资源”的经营模式,注定了管理只能是纵向的越来越精细的专业化管理、而不是横向的越来越广泛的跨行业扩张,因为一旦实行了横向的跨行业的扩张,既分散了顾客的注意力也分散的企业里宝贵的稀缺资源。

  中国企业曾经有过“多元化,还是专业化”的激烈争论,其实就是在“商业精神”和“工业精神”之间,一直界限模糊不清并且摇摆不定。

  因此,专业和专注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在管理上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代表着以专业化的态度和精神,只服务于“这一类”顾客、而不是“那一类”顾客,也就是所谓的“顾客导向”,另一方面,它是以严格的产业边界排斥和拒绝不相干的利润诱惑,而“利润诱惑”是传统商业精神的致命伤。从某种程度上说,拒绝利润比获取利润更难。

  “想象力”成为管理关键词

  分众公司掌门人江南春以一篇《创意创造你的生意,想象力创造你的利润》,终结了中国企业持续高烧不退的“执行力”管理时代。

  近六年来,“执行”一直是中国企业界最为持久的关键词,它所对应的恰好是董明珠所倡导的“工业精神”,因为“执行”往往是中国制造业管理中“缺失的一环”,它也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工业经济是社会的经济、而不是企业的经济,它是受制于整个社会的人口素质。当中国企业抱怨“执行难”时,它其实是在抱怨企业组织里的员工既不专业、也不职业。

  “做诗人和做商人有共同点,都需要激情和想象力”,这是江南春的名言。事实上,“想象力”之所以成为了管理关键词,是因为知识时代的管理不仅与“生产”无关、也与“执行”这个词毫无关联。知识时代的管理只意味着两件事,一是面向未来,二是主动创造(创新),连起来说就是“面向未来去创造”。因此,与其说“创造力”是受制于知识的不足,还不如说是受制于人的思维方式,更准确恰当。

  创造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是尚未发生的事实,因此,创造只能是借助“想象力”来帮忙。

  现在请你想一想未来吧,譬如20年、30年、40年之后——我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或者,它应该是什么样子?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是:“你只比别人做得更好还不够,你还必须和别人不一样。”有一点几乎可以肯定: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如同俗语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关键是你必须坚持自己独特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被激发出来的,而不是来自独自闷头的冥思苦想,因此,想象力依旧需要合作。

  只不过想象力的合作有些出乎意料:那就是“摩擦、碰撞和冲突”——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现有观点相碰撞或相结合,从而产生第三个新观点,这是创新者通常所惯用的方法。每个人都有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以及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处理方法,可是,这些看法、角度和方法,很可能是有缺陷的,这时,就需要一种新的合作方式来发现其中的缺陷,因此摩擦、碰撞和冲突变得必不可少。

  “隐性知识”管理来临

  如果说中国第一代企业家譬如张瑞敏、柳传志等是工业企业家的话,那么,中国第二代企业家譬如马云、江南春等可谓是创意企业家。

  “工业企业家”和“创意企业家”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由资本驱动,一个是由知识驱动。可是,我们对于“什么是知识”却莫衷一是。好在英国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发现了“缄默知识”,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知识的窗口,他认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通过书面记录、数字描述等能够明确表达与交流的知识称为“明确知识(显性知识)”,而无法形成文字、缺乏程序、不可言传的知识则称为“缄默知识(隐性知识)”。

  马云没有上过名牌大学,他不懂电脑,甚至对软件、硬件一窍不通。但他有梦想,他用自己的梦想吸引和团结了一帮有梦想的人,而他们的梦想和实干又带来了资本的青睐,并在资金的支持下逐步把梦想变成了现实。梦想又是什么?它就是我们今天常常谈论起的隐性知识。在过去,想象力、智慧、经验、甚至是直觉,通常并不会被看作是知识,因为它连清晰的描述都十分困难,可是,它却恰好符合“隐性知识”的特征。

  工业企业时代的所谓“创新”,主要是特指科学技术的发明,而“技术发明”则是典型的显性知识,相反,代表着“隐性知识”显著特征的一些东西,譬如:想象力、经验、智慧、直觉、甚至是灵机一动的突发其想等等,通常并不会被当作是创造力的源泉。工业时代和知识时代的最大区别,就是:工业企业是以“显性知识”为知识源泉,而知识企业是以“隐性知识”为知识源泉。

  学者们普遍认为,组织中显性知识只占15%,另外85%是隐性知识。

  因此,知识时代的创新常态,是隐性知识的创新,而不是显性知识的创新,同时,隐性知识的创新(包括了想象力、思维方式、创意等等)大多属于几乎无须投入的“轻资产的创新”,相比之下,高新技术发明(显性知识)大多属于“重资产的创新”。很显然,有些专家把创新型企业定义为高科技企业,是狭隘的,因为高科技属于工业时代,而想象力才属于知识时代。

  必须特别指出的是,隐性知识创新必须遵循“利他”原则:你不能强调你的梦想是什么,而是必须指出你的梦想能够给“他者”带来的好处。显然,“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帮助他人实现梦想”,是两回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0597.html

更多阅读

电力企业集团级-集中采购整体解决方案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

1.行业背景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全面实施,给电力企业带来新的严峻考验。伴随电力企业集团物资管控力度的逐步加大,各集团搭建自主电子商务平台对下属电力企业物资采购进行统一管控,已成为各集团物资管

电力企业综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电力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前 言为指导和规范电力企业做好电力应急预案编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电力监管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等有关文件制定本导则。本导则是

电力企业年度工作总结 浅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工作

     引言  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种物资的订购、运输、储备、供应等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稳步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和基建工程的顺

声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中国企业管理正在脱胎换骨1》为网友像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