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慈善运营策略和其基金经理所观察到的投资风格惊人的相似:他知道如何下大注,如何具有原创性,而且当一个项目不行了时,他不怕斩仓
投资者报(实习生 于帅帅)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他是“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直接怒斥他为“亚洲金融危机的纵火犯”; 与环球投资家的身份相比,他的慈善家身份的曝光率并不高,但他创立或参与创立的数家基金会,近20年来一直致力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慈善事业; 在很多场合下,他喜欢以哲学家自居,宣讲自己的反身性理论,并用哲学的视角来解读金融市场的变幻,尽管其理论并未获得严肃的学术界的认可; 他已经出版九本著作,因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并在每暴赚一笔后必写本心得; 他是最早表态支持奥巴马的人之一。次贷危机以来,他的很多见解和建言都体现在后来的政府政策中。 将如此之多的身份把玩得风生水起,当今金融界怕是难以找到出其右者。 今天,我们称他“千面索罗斯”。 即使在约翰·保尔森(本报第47期E1版报道)等新面孔瞄准对冲基金行业收入榜前三甲之时,现年79岁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以下简称索罗斯),仍是金融领域的风云人物,其投资策略仍被许多投资者视为经典。 对冲基金行业杂志《阿尔法》3月25日公布的2008年度全球对冲基金经理收入排行榜中,索罗斯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位居第四名。 “纵火犯” 索罗斯喜欢隐于幕后,他曾长期有意避开新闻媒体,不愿抛头露面。因为在他看来,“经营一个全球性的投资公司,一旦人们知道你在做什么,他们就会先于你去做,这样,就会打乱公司的投资计划。所以,名声有时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并非好事,而只会带来灾难。” 但成功“狙击”英镑之后,这名“隐于市”的神秘“狙击手”就连举手抬足都成为了媒体追逐的焦点。 市场洞察力决定了一切,索罗斯的天才就在于比别人更快地预见到未来发展趋势。在1990年英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之后,索罗斯确信处于衰退中的英国无法维持1英镑兑换2.95马克的汇率水平,就动用了100亿美元用于这场天量级豪赌,其中抛售了70亿美元的英镑,购入60亿美元坚挺的货币——马克,同时,索罗斯考虑到一个国家货币的贬值(升值)通常会导致该国股市的上涨(下跌),又购入价值5亿美元的英国股票,并卖掉巨额的德国股票。果然,英国政府在利用提高利率、动用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捍卫英镑未果之后,在1992年9月15日宣布退出欧洲汇率体系,这一天也成为了英国人记忆里难以磨灭的“黑色星期三”。 这张英镑狙击战中最大的赌单,仅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就近10亿美元,英国《经济学人》直呼他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这一年其基金增长了67.5%。 知道老索怎么玩吗?穿上滑雪服,带两个保镖,全身装满卫星定位器和手机,任直升飞机把他们空投到白雪茫茫的山顶,然后一直滑到山脚,再到赤道附近的小岛上去晒太阳。“坏孩子”的大胆冒险永远不会是无准备之战,他一直将耐心和敏感视为成功的第一要素。 他擅长对国际政治、金融政策、通货膨胀的变化、利率和货币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挖掘投资的机会。1997年震撼全球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便是一个最好的案例。 1997年3月,索罗斯基金开始放空泰铢,随后在国际游资的推动下泰铢狂跌不止,索罗斯管理的基金从中获取了暴利。之后他决定席卷整个东南亚,再狠捞一把。这场扫荡东南亚的索罗斯飓风一举刮去了百亿美元之巨的财富,使这些国家几十年的经济增长化为灰烬。 意犹未尽的索罗斯将触角又伸向了刚刚回归中国的香港,却不曾想被香港政府和其身后挺立的中央政府打乱了算盘,只得放弃港币悻悻而归。 尽管有人将索罗斯称为“金融杀手”,却依然无法掩盖在这两次货币狙击战中他所展现出的非凡金融才干,将那些质疑声置于一边,不可否认索罗斯的确是金融领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头号人物。然而索罗斯并非圣人,虽有“狙击”英镑和泰铢的辉煌,却也经历过几番如同西楚霸王般沉痛的铩羽而归。 对于索罗斯自己而言,1998年投资俄罗斯国家电信公司Svyazinvest“是我投资生涯中最大的败笔。我自己满怀希望,结果被它骗了。”他的最新著作中,仅用了一句话提及俄罗斯,而且还是用括号插入的“(我不谈俄罗斯,因为我不想在那儿投资。)” 发现自己犯了错怎么办?“抛售、退出。”索罗斯的答案简洁有力,“最简单的是,了解自己的错误,研究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慈善家 去年12月某个寒冷的周一晚上,索罗斯驱车一个小时,从曼哈顿赶到康涅狄格州的格林威治布鲁斯博物馆。他要为学者救助基金(Scholar Rescue Fund)募集资金而演讲。从2002年起,该计划已向来自40个国家的266位受迫害的学者提供了安全庇护。 1981年索罗斯在为投资债券疯狂集资时突然领悟到,“如果只是为了变得富有而死去,我将是失败者。” 对索罗斯来说,解决办法就是投身于慈善事业。“做一些对这个世界真正有意义的事情,这才是值得为之献身的。”在他看来,“基金会使我可以抽身出来,可以关心别人多过自己。” 索罗斯的财富为其慈善事业提供了强大的后援:自1993年起,人权活动家阿里?奈尔(Aryeh Neier)就开始运作开放社会基金会,据他的计算,索罗斯向其慈善事业捐助的总额已超过50亿美元,主要通过其基金会进行捐助。 打理索罗斯慈善事业的干将们说,他的慈善运营策略和其基金经理所观察到的投资风格惊人的相似:他知道如何下大注,如何具有原创性,而且当一个项目不行了时,他不怕斩仓。 研究苏联和乌克兰问题的经济学家安德斯?阿斯伦德曾与索罗斯在许多项目上共事过,他认为,索罗斯的慈善风格“多由货币市场形成,这些总是变幻莫测的。他假定,他现有的任何想法,数年后会是错误的。每当一个项目在完美地进行时,他就会问自己:我何时应该终止这个项目?” 哲学家+作家 很多学者认为,从思维观念和积极参与的各种社会活动来看,索罗斯更像是哲学家而非金融投资家;其著作则更具有哲学特色而非单纯的投资技术指导。 从1997年的《索罗斯——走在股市曲线前面的人》开始,中国读者逐渐了解了索罗斯,其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的包括:《金融炼金术》、《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索罗斯论全球化》、《美国的霸权泡沫:纠正对美国权力的滥用》,以及最新的《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另外三本书国内尚无译文《易犯错的年代》(The Age of Fallibility)、《开放苏联》(Opening the Soviet System)和《支援民主》(Underwriting Democracy)。 从1985年8月开始,索罗斯坚持写投资日记。他把日记作为测试自己预言证券市场的变化能力的依据,也同样作为检验自己理论的机会。由于有日记,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索罗斯的观点和投资战略就有了详细的记载,并收入了索罗斯1987年写的《金融炼金术》一书。 在该书中,索罗斯首次提出了反身理论,尽管在当时看来并未在学术圈得到严肃的认可,但他已然将金融市场当作检验反身性理论的一个实验室。而促使他出版最新一书的主要动力则是“通过实时跟踪金融市场并发表看法,我可以确保反身性理论最终将会得到人们的严肃对待”。 索罗斯在最新出版的《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一书中曾以“一个失败的哲学家”自居,深受卡尔?波普哲学思想影响的他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以自己的反身性理论指导投资,即一个“参与者的看法和真实事件之间的双向反馈回路。人们将他们的决定基于他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和了解,而并不是基于他们所面临的真实事件。他们的决定对事件产生了影响,而事件的改变则很可能反过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然而这一理论却一直未被学界所认可。 他认为,金融市场动荡无序,股票市场的运作基础不是逻辑,而是心理。跑赢市场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这种群体心理。索罗斯在预测市场走向时,比较善于发现相关市场的相互联系,这使得他能准确地判断一旦某一市场发生波动,其他相关市场将会发生怎样的连锁反应,以便更好地在多个市场同时获利。 索罗斯将眼下这场危机视为“反身性”的一个活生生的说明。市场并未反映客观“真相”,市场参与者相信房价总是会上涨,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晦涩难解的金融工具,确实配得上“3A”评级,这些信念创造了一个新的现实。最终,“超级泡沫”无法再持续下去了,于是就出现了2007年的信贷危机、2008年的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等等。 建言者 2008年11月5日,在位于第五大道的公寓里,索罗斯坐在桃红色沙发上,左边是约旦王后努尔,右边椅子上端坐着智囊机构New America的史蒂夫?克莱蒙斯。他们周围则聚集着一大群各色宾客,其中许多人还在为奥巴马在格兰特公园的成功演讲激动不已。公寓里的四台平板电视机都播放了演讲。 索罗斯很早就认定奥巴马会胜出。2004年索罗斯前往芝加哥时,还是参议院候选人的奥巴马急于会见索罗斯,在抽出的一点用早餐时间的会面中,索罗斯对奥巴马“印象深刻”。 他支持奥巴马的决定,与他一生都喜欢彻底变革是一脉相承的。他说:“我感到美国距其立国之本越来越远,是要停下的时候了。” 2008年以来,索罗斯多次发表关于危机见解的文章。9月,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开始酝酿用政府资金购买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时,他就撰文说“别给保尔森开空白支票”;10月初,美国国会仍在为“问题资产救助计划”争论不休时,他旗帜鲜明地主张给银行注资。 此后,美国政府的做法似乎都“遵从”了他的意见。比如,10月28日,索罗斯撰文呼吁美国引领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救援行动,次日,美联储就宣布为墨西哥、巴西、韩国、新加坡四国央行提供各3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 今年1月,盛传美国政府将成立一个“集合银行”统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时,索罗斯称这种做法“不会发现价格,而会扭曲价格”,后来财长盖特纳宣布的“金融稳定计划”里果然没有“集合银行”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