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岳占仁
除非投资收益已经落袋为安,担忧和恐慌就是证券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常态:大盘下跌的时候担心自己是不是会亏损或者被套,大盘上涨的时候则惦记着什么时候可能出现调整。——那么,如何成为一个“潇洒”一些的投资者呢? 一个最直接的思路是想办法对后市走向做出准确的预测,胸有成竹自然可以做到气定神闲。但是,如果我们读一下《黑天鹅》(Black Swan)以及最近刚刚出版的《与机会共舞》(Dance with Chance)这两本关于风险和不确定性的睿智之作,就会明白对证券市场做出准确预测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纳西姆·塔勒布的《黑天鹅》阐述了“高度不可能事件”对市场的巨大震撼力。911事件后,道琼斯工业指数在纽交所复市后第一个交易日下跌685点,这种有着重大影响的“黑天鹅事件”虽可在事后进行解释,但事前是无法预测的。自然地,在911事件前夕,也没有人能够预测道琼斯工业指数会在几天后出现大幅下跌。 当然,单靠“黑天鹅事件”还不足以解释所有的不确定性问题。正像作者Spyros Makridakis,Robin Hogarth以及Anil Gaba在《与机会共舞》一书指出的,现实世界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随处可见,远远超过了“黑天鹅事件”的范畴。以股市为例,如果按照常规预测使用的正态分布规律,1900年~2007年之间道琼斯工业指数日波动幅度在3%~4%,4%~5%以及超过7%的天数,应该分别为58天,6天和“每30万年才有1天”,但是实际发生的情况却分别是1001天,366天和48天。股市就是如此的波诡云谲,这也是长期来看那些依靠模型和既往经验来进行操作的基金经理无法跑赢大市的道理。 看来,在对风险和不确定性问题的认识上,人们普遍存在许多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金融业者对衍生品风险认识上的错误导致了2008年金融危机。危机爆发之后,银行家们被迫承认,之前他们一直处于一种“知识幻觉”之中,诸如“在险价值”(VAR)之类的用于衡量和预测衍生品风险的量化模型根本就没有什么作用,只会通过隐藏风险,催生起越来越大的虚拟经济泡沫。因此,投资者要让自己“潇洒”起来,首先要补上风险管理这堂必修课。按照《与机会共舞》一书的建议,不妨从打破知识幻觉,认识和接受基本事实入手。对量化模型预测功能的迷恋是一种知识幻觉,把证券市场行情与各种涨跌的“借口”生搬硬套地关联也是一种知识幻觉。后者就类似于作者在书中讲到的轮盘赌的例子:一些赌徒以为轮盘赌里出现红色和黑色的概率是相等的,所以当他们发现轮盘在连续很多轮出现红色以后,就判断接下来一轮出现黑色的概率肯定大大超过出现红色的概率,因此就在黑色上加倍下注。而其实轮盘每次出现何种颜色的概率始终是一样的,所以这些在自己制造的知识幻觉下疯狂下注的赌徒们往往会输得很惨。 在认识和接受基本的事实之后,接下来就要基于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对风险做出尽可能合理的评估。如果收集的数据和信息中出现相左的意见(例如不同机构计算出的3月份中国PMI指数就相互“打架”),则取其平均数。如果对评估得出的风险情况还是心里没底,就把最坏的结果放大两倍:面对可能损失10万元的评估结果,在做决策时假定会损失20万元。这样,你至少会是输得起的,当然,也只是“或许”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