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的企业战略思想1



  大前研一“日本战略之父”的名声,来源于他的《战略家的思想》(The Mind of Strategist:The Art of Japanese Business,台湾译名为《企业参谋》)一书。这本书,据说在日本是理工本科生毕业前的必读书目,可见它的影响之大。但据笔者来看,这本书影响更大的是在西方而不是在日本。通过这本书,大前研一向期待已久的西方管理学界揭示了日本人制定决策的内幕。

  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管理学界面临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日本对欧美的挑战,二是中小企业对巨型企业的挑战。在管理理论的发源地和大本营,美国和西欧的企业,面临日本产品的攻势,节节败退。尤其是美国,学术界发出了“为什么要向日本学习”的呼声。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波动和滞胀,钱德勒等人高度赞扬的大企业反而出现了种种问题,企业大型化的趋势在60年代以后未能继续下去,倒是一些小企业不仅没有被压垮,反而表现出比大企业更高的活力。西方管理学界开始关注日本,试图找到日本企业制胜的法宝。于是,一批研究“日本式管理”的著作应运而生。有些学者把日本特有的管理方法总结为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有羞耻心的”文化,乃至“禅定”的修为方式等等。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专门研究日本文化的《菊与刀》一书,再度在美国畅销。但所有这些,都不足以解开美国人心中的迷惑。在这一背景下,大前研一的《战略家的思想》得到欧美学者的关注。这本书,本来是大前为了使自己迅速掌握企业经营咨询的思考性著作,他以外行的眼光另辟蹊径,把分析的锋芒直指日本企业家的思考模式,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解读日本企业的经营艺术,结果却歪打正着,成为欧美了解日本企业的读本。于是,1982年,大前补充修正,为西方读者撰写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在他的这本成名作中,大前打破了西方关于日式管理的种种神话。他说,别再提什么公司之歌、终身雇佣了,日式管理远不只这些,它最著名的是日本的战略思想艺术。

  大前指出,企业战略的本质,就是确定把它与其他各种组织计划区分开的“竞争优势”。公司战略意味着试图“用最有效的方法改变与竞争对手相关的公司实力”。他旗帜鲜明地提出:“经营战略就是如何实现竞争优势”;“如果没有竞争对手,就没有必要制定竞争战略”;“制定战略的惟一目的,就是使公司尽可能有效地比竞争对手占有持久的优势”。而日本人在这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特色。正是这种特色,决定着日本的兴起,也预示着日本的衰落。

  日式战略思想的非理性和非线性

  大前研一认为,直觉和洞察力相对于成功的战略而言,比理性的分析更为有效,尽管理性分析在战略流程中也是必要的。这是大前观点中最新颖的一点。在他之前,西方人一直认为日本人是富于理性的,是精于计算的。大前却指出,日本企业化的战略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而言是创新、直观、非理性和非线性的。他说:“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事件不一定都能与线性模型相吻合。因此,分步法(比如系统分析)肯定无法可靠地做到在将特定情势分解成连续的各部分后,还能再将分开的各部分以理想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其实,人脑才是非线性的终极工具。真正的战略思考与依赖于线性思维的传统运作系统有着本质的不同。当然它也与完全依赖直觉,排除所有解剖和分析的方式完全不同。”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大前研一从日本企业的特殊结构入手,发掘它的战略特色。他曾说过:“大多数日本企业甚至连像样的组织机构图都没有。没人了解本田公司是怎样组织的,除了知道它有很多项目组,非常灵活……创新通常出现在交界处,需要多学科。这样,灵活的日本组织已经成为——特别是现在——日本的财富。”大前运用实例论证了他的这个观点。他指出,与美国的大公司不同,日本的企业没有大量的战略规划人员,他们通常有一名“以独特模式思维的,资质聪颖的战略家,他将公司、客户和竞争融入一个动态的相互作用中,从而最终使一系列的目标和行动具体化”。也就是说,日本的企业是非官僚化的,而且是个人英雄主义的,甚至连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界限也是模糊不清的。

  大前研一的分析可以在日本企业中找到许多实证。与美国的企业家拥有大量正规的经理人员不同,大前时代的日本高级管理人员通常没有受过正规的商业教育,也没有经过那种冷峻理性的产业经济学战略思想的专业训练。他们的经理,不是MBA,而是MBWA(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是那种在办公场所转来转去,同员工“打成一片”的头儿。战略的核心人物则是“社长”。这种社长与其说是现代官僚组织中的法定代表人,不如说是传统氏族部落的酋长或者祭司。通常就是这个被员工称之为“社长”的头儿,凭借自己坚定的使命感和独特的洞察力,带领企业在市场中竞争。正是这种使命感和洞察力决定了战略。大前认为:“洞察力以及往往导致使命感的相应的对成就的动力,加速了思考的进程,这从本质上来说是创造性的、直觉的、而不是理性的。”

  说到这里,问题来了,仅仅强调直觉和洞察力,人们很容易把大前研一当作“天才论”管理学者。如果仅仅是这样,那就严重误解了大前。为了澄清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前把创造性洞察力定义为“一种预先地结合、综合处理或改组相关现象的能力,从整个事件中,你获得的大于你所投入的。”大前坚持认为,创造力不是先天的,如果创造力不能被传授,那它一定能够被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他的著作,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对那些没有战略天赋的人如何培养创造力,以及如何在不同的企业文化背景下培养创造力。这构成了大前著作中的核心思想。

 企业战略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的企业战略思想1
  战略三角形的建构

  大前研一提出,任何经营战略的构想均需考虑三个主要角色:顾客(Customer)、公司自身(Corporation)和竞争对手(Competitor)。这个“战略三C”中的每一个都是活生生的实体,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目的。大前将其称为“战略三角形”。大前认为:“在战略三角的实质中可以看到,战略家的职责是出色地完成工作参与竞争,同时,战略家必须保证他的战略适合企业的特定市场,主动迎合交易双方的需求和目标是保持长期良好关系的必要条件;如果不这样做,企业的长期生存将会受到威胁。”三角的合成至关重要,不论忽视哪一个角,都会使企业陷入危险之中。三者的动态关系,构成了大前的战略规划单位。

  战略三角的第一个角色是顾客。大前指出,顾客是日本战略的核心,是企业价值的关键之所在。他断言:“以顾客为基础的战略,是所有战略的基础”。他相信:“一个公司最关注的应该是顾客的利益,而不是股东或其他团体的利益。如果一个企业坚持不懈地真正地关注它的顾客,那么他也会被投资者关注。”也就是说,不是为了利润去赢得顾客,而是通过为顾客服务而获得利润,二者的关系绝不能颠倒。正是在重视顾客的意义上,大前的思想得到英国管理哲学家查尔斯·汉迪的叫好。在评价大前的思想时,汉迪曾说:“有一次我跟一家英国的日本公司管理者谈到该公司未来的计划。他们谈的全是希望为顾客提供什么产品,如何扩大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与产量,完全没有提到利润。他们的假设是,只要生产正确的产品,在高品质与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的前提下努力推进,竞争对手便无法赶上,最后必会得到利润。利润是企业运作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大前提出,基于顾客的战略,在进行市场细分时着眼点是有差异的。在按照顾客目的来划分市场,也就是按照不同顾客使用产品的不同方式来划分市场时,大前提醒管理者,划分市场时必须要搞清不同的顾客子群所追求的目的之间是否有足够大的差异,来保证公司(或者竞争者)可以提供不同的服务和产品。在这里,大前实际上是向常见的差异化战略靠拢。与常见的差异化战略的区别在于,大前主张的差异化,不是按照技术手段或者企业能力形成,而是追随顾客需要形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30084.html

更多阅读

男人结婚前必须明白的事 结婚前想明白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企业,衡量这个企业是否优良,第一,看它是否生产出金钱可以衡量的最大财富。两人的结合实现最高的总收入,就是优良的标志。第二,家庭是否生产了足够的幸福,供自己消费。柯云路作品《婚姻潜规则》精华选载(6)【男人结婚前必须

李孝萱:《大轿车》画的是一种城市心像

李孝萱:《大轿车》画的是一种城市心像复制本帖地址,发送给好友     下载 (44.18 KB)李孝萱作品:大轿车2011-7-21 16:18李孝萱作品:大轿车近年李孝萱画了一些人体和花鸟,画了一些相对轻松的东西。李孝萱的花鸟、古代诗意画也很有味。

声明:《企业战略 大前研一 大前研一的企业战略思想1》为网友橙又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