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对货币的“哲学”思考

 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对货币的“哲学”思考


  文/陈彩虹

  德国的一位思想家西美尔在100多年前出版了一本特殊的著作《货币哲学》。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部德文著作78年之后,才有了英文译本。更令人没有想到的是,100年之后,它才被介绍到中国来。102年之后,中国人终于有了全译本的《货币哲学》。如今,就我所知,这部著作至少有了三个中文版本,即华夏出版社版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a社版本和光明日报出版社版本(节译本)。而且,研究此书的国内学者也多了起来,涉及哲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经历了20世纪这个人类社会巨变的阶段,货币这个东西从黄金等贵金属形态,演变成了当今纸币和数字记录形式。但隐藏于货币形式背后的种种关系,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还有人与自己内心愿望之间的关系等,是不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点,就远没有货币形式变化那样让人看得清楚了。对于中国人而言,30年来的改革开放,货币已经成为了现代生活的核心存在物,它究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扮演了什么角色,又在现实中国人的生活里有着怎样的功用,它对于中国社会特别是对于中国人的未来会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所有这些,都迫切地需要我们深层次地思考。其中,将货币“哲学”一下来思考,就顺势而至了。毫无疑问,《货币哲学》在这时有了中文版,正当其时。

  《货币哲学》是一部很难分类的著作。在不同的书店里,由于对书名理解的不同,或者被放在经济学类的“货币银行”分类架上,或者被放在“哲学”分类架上。实际上,它分类在“哲学类”里,是比较合适的,尽管它论述了货币的经济学的理解和其经济价值的来源。通俗地讲,西美尔在这部著作里,是将货币系统性地“哲学”了一下,是一部哲学巨著。

  在西美尔之前,许多思想家都对货币有过哲学思考,其中马克思是对货币进行了哲学思考的伟大思想家。在他看来,“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经济价值来源于凝聚在货币这种特殊商品之上的人类的抽象劳动;基于历史发展规律与逻辑一致性的认识,马克思认为,货币会由普通商品(如牛、贝壳)发展到特殊商品(如金银),再到符号类形式(如纸币等),在这里,符号货币并不是真实的货币,而只是特殊商品货币的代表而已。货币可以通过购买他人的劳动,成为资本,它将带来更多的货币量,这样,货币的财富一般代表功能就升格到了更为广泛的支配他人劳动,甚至于支配他人自由的更高层次,拥有货币就不仅是拥有财富,还拥有一种特殊的控制他人的权力,货币就被升格到生活中支配者的地位而被神化了,这就有了“货币拜物教”的产生基础,货币由此走进了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最高层次。

  人类社会的文明,由于货币和资本的出现,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又由此生成了新的信仰,即对于货币的崇拜。马克思的货币哲学,是关于货币对于人类社会进化关系的解说,在他的哲学里,并没有具体存在着的个人,而只有在人类社会整体演化中的人的不同组成部分,即阶级和阶层等不同群体的人的存在,如劳动者和雇佣者等。

  西美尔将货币“哲学”一下,最重要的方面,是货币与人的关系,即是货币与人的存在、人的生命和人的生活关系,也就是货币与人生的价值、生活的意义和目的等的关系,这就有了个体人的存在。由于货币消灭了一切财富形式的差别,不论你拥有的是牛,还是斧头,它们都可以用货币数量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就可以进行直接比较。由此而来,人与人之间在财富上的等级差别,以及衍生出来的社会地位等的差别,就可以由货币的数量大小来衡量了,它直接导致出了人们对于货币数量级别的信仰和崇拜──本来货币并不是财富本身,也不是幸福本身,更不是人生的目的,而只是一种获得财富、幸福和实现某些人生目的的工具,却在货币的幻象之下,成为了人生的目的。在西美尔所在的时代,甚至在我们当今的时代里,太多的个人将追求货币数量的无限大成为了人生的目的!这便是西美尔揭示出来的社会普遍存在着的“俗世哲学”。

  作为思想家,西美尔将人生的目的与人获得彻底的自由紧密关联起来,或者说,人的彻底自由就是人生最高的价值所在。他认为,货币的出现,的确带给了人们一种自由,因为人可以从具体的依附中解放出来,如农民交实物地租就只能依附在土地上,交货币地租则可以让他从事他所擅长而乐意的职业。又如,你可以通过交换将你的特殊产品如稻谷换成货币,便可以交换到所有的其他商品,甚至于可以购买社会义务,如服兵役或减刑等。然而,货币对于人的存在的价值而言,它永远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它在带给人们某种自由的同时,也在剥夺人们的另一种自由,即你追求货币并将其作为人生目的同时,你实际上已经被货币控制得不再自由了!所谓“穷得只剩下钱”一说,就是人生自由被货币追求剥夺而光的生动表述。因此,西美尔的“超世哲学”就告诉你,千万不要将货币作为你生活的目的来对待,它绝对不是你人生的目的。记住西美尔的这句名言吧,“金钱只是通向最终价值的桥梁,而人是无法栖居在桥上的。”

  我们仍然生活在货币经济的时代里,马克思所论及的“货币拜物教”和西美尔批判的将货币作为生活目的的哲学理念,在我们社会里仍然占据着近似统治的地位。一句话,货币还是我们当下的“世俗之神”。一方面,不论从社会整体来看,还是从个体人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表明,货币经济的极力推崇,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也使得社会和个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某种自由;另一方面,这种自由也使得我们这个社会产生了马克思和西美尔分析并批判过的货币“神化”的意识形态,某些制度就有这样意识形态的影子。对于个人而言,货币至上到生活目的地位者,真不在少数,它又剥夺了相当多人的生命和生活的自由。从这个角度说,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未来中国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观,就取决于中国人如何深刻地理解人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如何构建合理的制度,平衡货币带来的自由和剥夺的自由之间的关系。

  当今的中国学界对货币“哲学”一下的研究起步虽晚,却成果颇丰。2005年由张雄教授等主编的《中国经济哲学评论.2004.货币哲学专辑》就是其中之一。但我们的问题是,这种研究还只是在学术圈内小范围交流,其重大的成果并没有渗透多少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阳春白雪固然可喜,“俗世哲学”则仍然让人堪忧。

  (作者为中国建设银行董事会秘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9951.html

更多阅读

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欧阳剑 哲学与人生论文

哲学与人生的心得体会欧阳剑2011-12-13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

荐读 如果人生只有24小时,你现在几点? 关于人生的书籍推荐

活到现在,你感觉人生的路走了多久呢?如果你对这个问题有些不知所措的话,我不妨换个角度再问一次。如果将人出生到死亡的时间比作一天的24小时,那么你觉得自己现在正活在几点钟?是温暖和煦的清晨还是烈日当头的正午?刚刚大学毕业的你,是不是

如何解脱人生的种种痛苦 苦海还愿人都有哪些书

如何解脱人生的种种痛苦(苦海还愿人编著)第一章 命运的形成与转变“相由心生”什么的心,就现出什么样的面相,业障深或轻,恶报福报都显现在脸上,“人不可貌相”这句话乃错误,功力不够,当然从面相看不出一个人。其实对面相有研究,会发现面相很

声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对货币的“哲学”思考》为网友單身貴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