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民营医院倒闭潮 民营中小企业如何遏止“倒闭潮”



 文/江苏无锡 朱利

  民企、国企、外企三分天下的中国经济格局中, 民营企业是最活跃的一支生力军。然而,近来中国相当数量的民营中小企业却陷入经营困境,不少企业信贷断流,出口订单稀缺,以至于几百上千家成批倒闭已经见怪不怪。突然间解散工厂的事情不断在广东珠三角发生着,江浙一带的民营中小企业今年这样的“倒闭潮”也象多米诺骨牌,一发而不可收拾,如何才能遏止住这样的“倒闭潮”呢?

  记得看过部片子,画面有芦苇荡烧着了的场面,到底是逆风而逃呢,还是顺风而逃,两项选择都不全面, 影片的主人翁是这样的来处理危机的,从火源处得到火种,然后与风赛跑,顺着风向跑,点着了一处芦苇荡,等烧出一片焦土了就可以进去躲避了,等火蔓延过来的时候已经没什么可烧的了。与其被迫烧到自己身上,不如主动烧出一个安全带出来。我想这个思路可以用来拯救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如何让灾难损失最小化,也就是一个贵重资产如何转移的问题。只要核心不倒,企业“倒闭潮”就能遏止。

  去年以来的银根紧缩、宏观调控和纷至沓来的市场不利因素,终于在2008年4月以后演变为一场波及东南沿海省份、尤以江浙闽粤为甚的“可怕的产业惊恐”。一时间,民营企业资金告急,破产倒闭的问题,不仅成为国内各类财经媒体热炒的“焦点”,而且成为上至中央的各级政府关注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标本”。

  可见这次的“倒闭潮”是以资金链的断裂而产生的,断裂带就如同着火点,这个火源是从外头刮进来的,当扑灭不了的时候,是注定要蔓延的,这个时候如果不抓住机会突围,后果不堪设想。为了让中国民营中小企业具有免疫能力,必须要设置一块区域提前主动接受考验,使其不再产生撤资预期,倒闭风潮必将绕道而行,也就是说要将病原先主动地有计划地消化掉,然后中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才不怕外力的打击。就象躲避危房一样,把人撤出来,然后引爆大楼,至少还可以利用废墟,还不会伤到根本。

  这次金融危机,什么经济体容易摇摇欲坠呢?也就是容易着火的都是哪些企业呢?我们都知道,美国的次级债危机,是投机房地产产生的一种叫着CDS的保险这根导火线引爆的。

  之前许多投资银行为了赚取暴利,采用20-30倍杠杆操作,扩大了风险。银行不想冒险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个办法,把杠杆投资拿去做“保险”。这种保险就叫CDS 。有人做了这笔保险生意之后,在旁边的人眼红了,于是就有了市场CDS,用来倒买倒卖,现在CDS的市场总值已经炒到了62万亿美元。而他们的盈利源头就来自美国的次级贷款。

  人们说次贷危机是由于把钱借给了穷人,其实是借给了房产投机生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借钱付利息,空手套白狼。房价涨到一定的程度就涨不上去了,后面没人接盘,此时违约就发生了,最后来不及转手的就濒临倒闭,但又不能倒闭,一倒闭前面有赢利的都泡汤,也就是金融危机爆发,所有损失全部由美国纳税人支付。

  之前可以利用房子倒买倒卖赢取暴利,这回不行了,通通受到打击,但在中国似乎还没有发生,但这把火迟早会烧过来的,所以不如提前打击,让那些仅仅以房地产为赢利手段却不惜以破坏国泰民安为代价的的人提前垮台,撤走重要资源,清盘后,让优势控股集团进驻废墟,让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赶紧撤离,否则将受重创。这次危机告诉我们一个正义原则的理念,地产商不是全民利益分配的最高裁判,地产商不能用混泥土来绑架生命,不是房子用人,而是人用房子。让全民利益最大化的钉子户顽强地能够站稳,让自私自利的钉子户早早地被拔掉。这次金融危机就是要打掉自私自利的钉子户,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次危机其实就是机遇。

  要打击的企业跟中小等规模其实无关

  

  人们一看倒闭潮似乎是冲着中小企业来的,其实并不是,这是假象,不过是绝对数量来说中小企业为多,准确来说的确跟大小无关,危机是冲着企业性质来的。小偷不会是因为小偷人数多就不是小偷了,侠客不会因为人数少,就该关进监狱。这一波金融危机要打压的企业,真的跟大小无关,跟企业性质企业观念有关。在人民币大幅升值、要素价格持续上涨、新劳动法实施和次贷危机造成的国际市场需求锐减等背景下,2007年下半年起,国内大量企业特别是从事外贸加工的中小型民营企业,普遍面临来自成本和市场的巨大困难,并出现资金链严重紧张的危机症候。而与之同时,旨在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紧缩等宏观调控政策力度不断加强,成为压垮这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目前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链紧张问题同银行准备金率调整、存贷比要求、信贷增长幅度限制等等紧缩政策造成的银行贷款额度的紧张有关。尽管从紧政策的调控目标是“两高一剩”行业及降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但从实施情况看,一些银行没有区别企业规模采取差别化的授信标准,而是将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银行不得不将有限的资金贷给规模较大、合作紧密的企业,但一定是有希望的企业,否则再大也不会贷的。大量原本符合信贷政策的中小企业往往面对着“借贷玻璃墙”。这堵墙并不是因为其小而设置的,而是这些企业的性质决定的。

  然而一味将倒闭潮的缘由归咎于银行欺负弱小,是站不住脚的。相关部门在浙江调研的结果显示,浙江台州今年以来有三分之二的企业关停属于正常关停,如“两高一剩”中限制性、淘汰性工艺设备等企业面临着整顿、停产、关闭局面,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部分民营小企业的经营失败,是多种因素促成的。有宏观调控政策下资金从紧、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减少的影响,有产业升级、过度竞争的外部因素,大部分民营小企业采取简单的“套牌”代加工方式生产经营、无自主知识产权、无市场品牌,管理不善,扩张过快,过度(高息)融资,更是重要的内在因素。银行资金供应不足,是众多外部因素之一,夸大或忽视这个因素,都是不客观的。

  中国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是处于一个不完整的产业。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做得太好了,但仅仅是工厂。我们有的是产品制造业而不是完整的产业,用的不是工人而是民工,老板赚的产业链中最低的利润,民工赚的是职业阶梯中最低的工资。什么样的大牌产品中国的工厂都可以生产,或者说最好的工厂都在给大牌做代工,再换句话说只有大牌才能付得起这些工厂的加工费,因为这些品牌利润够高。中小企业,尤其是从事加工贸易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属于需要升级和淘汰,只不过恶劣的环境让他们加速了死亡。这部分产能也属于“泡沫产能”,比如前几年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刺激了一大批纺织企业和新增产能,一旦外需减少以及成本上涨,此类利润极低,甚至依靠出口退税生存的企业将无法生存。

  中国进入了周期性与结构性双重调整的时期,并史无前例地与全球经济的大调整同步。加入世贸之后,中国全球化程度极大加深,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表明,中国企业下游严重依赖外部市场,而上游则依赖外部能源与资源,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当世界经济振荡,中国难以置身事外。中国经济经过持续和快速的发展,已经进入周期性调整的阶段,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停滞或者下行。而中国脆弱的经济结构也恰恰进入需要调整的关键时刻,中国大部分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加工贸易企业出现优胜劣汰。因此我们不必对于一些此类中小企业倒闭作出过度反应。如果中小企业的很多企业性质依然处于产业链的末梢,那么倒闭潮的到来是必然的。

  如何遏止企业出现的“倒闭潮”

  

  怎么把企业保住,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缝制过冬的棉袄”已成为当前政府、金融业、企业界以及学者共同思考的问题,齐心协力帮助中小企业度过“严冬”。能在严冬过后生存下来的中小企业无疑是中国经济中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不容置疑,紧缩的政策会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带来困境,甚至会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下滑,但若此时放松了紧缩货币政策,势必会加强人们对未来通胀的预期。而一旦形成较长期的通胀预期,人们必然要求提高工资,而更高的工资会继续推进物价的上涨,这会使经济进入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恶性循环,到那时再治理通胀,将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已转向防止经济的下滑。只要未来的通胀水平没有出现意外性的暴涨,政府不会再出台新的紧缩性政策。宏观调控既要抗通胀,也要保增长。防通胀与保增长都关系到国计民生、社会和谐、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两者不可偏废。事实上,不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抗通胀也就无从谈起。特别是加强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的保护和扶持,既有利于防通胀,又有利于保增长,从而有效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延续本轮经济增长周期。通俗来讲,火势蔓延的时候,既不要顶风而上,对抗外需,也不要顺风而逃,漠视内需,防通胀是维护内需,保增长是维护外需,两者要双管齐下。

  因此一定要主动改变,不要被动改变,等火烧到了眉毛再改就不好,顺势者昌,逆势者亡,天机大势在杀伐蝗虫,我们也要在局部范围内驱赶蝗虫,否则与蝗虫捆绑得太密切,必然将遭到连累。就象反腐败一样,当大势在清剿腐败的时候,如果不主动自我清理,而是等到被迫改变的话,一定会惹火上身。当外需产生改变的时候,一定要去分析外需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才能激活内需。有人认为,外需市场不行了,我可以找内需啊,说的轻巧,能找到内需的人一定也可以找到外需,它们是一致的,当你懂得自救的时候,一定也得到了外援。

  

  自救与他救是紧密相连的

  

  汶川地震的时候,形成三种观点的阵营,一个是求救派,一个是自救派,一个是外援派。象郭跳跳这样的属于求救派阵营,他只知道求救,他不知道象范跑跑这样的人也仍然是需要救助的;而范跑跑这样的则属于自救派阵营,理解范跑跑又同时去救孩子的那些优秀的教师是外援派,他们代表的是一群最优秀的社会力量。面对经济危机,与面对地震灾难是一样的,不能只知道求救而不知道自救,也不能只知道自救,却不知道通过外援而实现自救。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光靠政府、银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2016年民营医院倒闭潮 民营中小企业如何遏止“倒闭潮”
  在任何一个经济体中,不管在什么发展阶段,总有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问题和融资困难。这是中小企业不可避免的烦恼。其实,很多时候中小企业融资难可以靠市场调节机制自我解决,在市场机制调节下非正规金融机构可以自己产生、发展、退出,优胜劣汰,并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如小额贷款公司、汽车财务公司、个人消费信贷机构的产生就是例证。面对经济危机,若只知道哭穷,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至少懂得自救,而最好自救方法就是通过帮助别人而实现自救。当然是真正能帮到别人,不是一相情愿的相帮。

  因此民营中小企业不能坐以待毙,而应主动出击、寻求应变之策。如果不从自身寻找原因,即使勉强度过今年的资金寒冬,那也不会走得更远。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来认证企业成长的能力大小是由企业最弱的子系统决定的,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至今仍然沿袭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外延式的增长方式,这条路实际上已经走到了尽头,应尽早转换为集约型的增长、内涵式的增长。因此,必须要把自己企业内部的各个方面搞清楚,把各个方面的联系搞清楚,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强化企业的成长能力和管理能力,不懈地推进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各方面的情况表明,中小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主动调整经营战略,加速提升创新能力,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加工贸易档次,是摆脱眼前困难、提升竞争能力的根本途径。因为全球性的市场层次在提升,如果产品质量滞后,产品功能滞后,都必将会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应该说,此次危机所描绘的传统产业“末日镜像”对中小企业形成的理念冲击,远甚于任何一次由政府鼓吹的产业升级转型号召。中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以现有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水平,是处于产业链的最下端,并不是没有经营上游产业链的能力,而是没有放开。如果不积极在价值链的某个模块制造环节占据有利地位,目前已经在逐步走向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应该积极把握价值链模块化分工这一机遇,利用自己比较优势,以强有力的模块制造商身份嵌人价值链并占据某一环节,进而在模块化的制造过程中,努力学习,自主创新,从单纯的模块制造者逐步向价值链中高增值环节的模块系统设计者攀升,最终发展为价值链中有影响力的模块制造者和公共设计规则参与制定者。

  要加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之间的合作,尤其要加强与上游企业的沟通协调。在信贷紧缩的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受到信贷限额的控制,在选择贷款项目时,出于多方面考虑,会“重大轻小”,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增加。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一般包括为数不多的大型企业和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一般来说大型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并不是说它的产品是产业链的核心,而是这样的一个企业,多半有一个层次较高的核心团队,大企业也是由很多的小团队构成的,因此中小企业也是可以产生核心作用的,而目前来说那些中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的卫星企业,多半在为大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其实也有大企业为小企业提供配套服务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企业获得贷款的难度不大,因此处在同一产业链中的中小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要求大企业增加预付款等方式获得资金支持。与中小企业相比,大企业的资信状况较佳,资金紧张程度较低。通过产业链内部虚拟的“信贷市场”运作,大企业向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可以实现双方共赢。同时也可建立产业集群的担保机制。

  任何小系统都可以在大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大系统还可以在更大的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些小系统很可能和大系统是并列关系的,共同隶属于更大的系统。中小企业也一样,不必很自卑地挂靠在大企业之下,可以很平等地去和大企业竞争,反而能找到自己的活路。中小企业的出路,决不能将饭碗盯在大企业身上,而是应该共同向上游靠拢,与大企业平等地竞争,如果不在这个观念上进行变革,中小企业将走向穷途末路。

  中小企业在品牌和创意设计环节处于末端,其实并没有这样规定,好的创意设计都是个体完成的,是许多中小企业自甘于做末端品牌,并不是中小企业在品牌和创意设计环节上就天然地处与末端。目前在国际贸易和分销环节中的确如此,国际品牌厂商在中国的分销体系往往是以亚太-大中国-内地的顺序来建立分部,并且往往以港台人才来管理。但是,营销环节——这是中小企业可以而且应该突破的环节。因为营销是最接近本土、接近用户的环节,需要本土创新和实践。如果说中国的工厂在机器不断升级换代的同时形态依然固我,那么中小企业必须在营销中风起云涌、有声有色。中小企业要善于创建自己的识别符号,以及一系列的识别体系,要让中小企业相互之间区别开来,目前的现状是,很多口碑不好的企业都是小企业,信用度不够,让人误以为这是企业小的原因产生的,其实还真不是这样,为了不受其连累,中小企业要善于给自己定识别体系,与那些不良企业划清界限。要让人知道小企业并不是不会承担社会责任的,逐渐改变人们仅仅以企业大小来确定诚信度的思维习惯。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9812.html

更多阅读

2016年中国企业破产潮 中国家族企业的“破产基因”

     中国传统主体社会文化给每一个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烙上了无法抹去的印,也给家族企业都带来了深刻影响,造成了大多数家族企业家在基本价值观念、基本道德观念、基本思维方式和基本行为模式等方面的严重缺失;造成大多数家族企业

声明:《2016年民营医院倒闭潮 民营中小企业如何遏止“倒闭潮”》为网友柠檬片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