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黎
位于义乌市江滨西路上的大清真寺,是来义乌经商的穆斯林们做礼拜的地方。据义乌当地人讲,如今来这里做礼拜的穆斯林比原来少了很多,原来每逢礼拜日,附近的路上停满了车。 阿拉伯世界是义乌小商品出口的一个重要市场,穆斯林的减少无疑也会让交易额降低。欧洲和美国两大市场,因为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市场潜力已经很难让人再有过高的期望。虽然来自义乌外经贸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义乌的出口有13.94%的增长,但是这个数字比起2007年24.87%增长还是逊色了不少。而在很多义乌企业家的眼里,真正的经济危机冲击波还没有到来,他们以更为谨慎的态度看待2009年的市场。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抗打击能力有多大?这种以低价格和大规模为主要竞争力的模式,还有多大的生命力?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义乌的小商品批发模式,需要做出改变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的记者深入义乌进行采访。在义乌工商学院的校园里,我们遇到了一批未出校园的创业者们,这些年轻人以他们的激情、勤奋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借助互联网和义乌小商品市场,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打出一小片天空。在他们身上,我们似乎看到了20多年前那一代义乌人创业时的精神:坚韧、勤劳、务实、精明。 在这些草根创业的年轻人那里,我们看到了那种深深植根于义乌人精神深处的创业基因,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而那些与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一起成长的义乌的企业家们也在努力爬坡,他们赞助奥运会,他们在全世界搭建销售网络,他们关注新一代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为新的品牌梦想积累经验和能量。 义乌人依然在为生意而忙碌,为新的市场机会而打拼,为未来默默努力。有了这种精神,经济危机的冲击也许并不那么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