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茂林
我的老家浙江龙游离义乌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小时候,农闲时节经常有义乌人肩挑货郎担,手摇泼浪鼓,哟喝着“鸡毛换糖”,到我的家乡走街串巷。每次听到由远及近传来的泼浪鼓“咚咚咚”的声音,我们就会立刻拿上家里存放的鸡毛冲出去,兴奋地换回一块糖、一个气球或者一个小喇叭等小玩意。这幕场景成了我对儿时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善良的母亲也会经常让这些货郎留宿家中,我对这些为谋生计艰辛奔走的义乌人也总是充满了同情。谁会想到就是这些“敲糖换毛”的义乌农民日后造就了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有“世界超市”美誉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呢。义乌商人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商人群体也从此名扬天下。 如今我的家乡仍然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无论是经济活力还是经济总量,都被义乌远远地甩在了后边。现在的农闲时节,变成了龙游人到义乌打工,或者承接一些来料加工业务来做。 这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所谓的“商帮文化”的研究也一时间成为显学。而根据一些学者的考证,历史上的龙游商人也曾经显赫一时,早在明万历年间的《龙游县志》上,已有当时流传“遍地龙游”之谚的记载,至清乾隆年间为鼎盛,以经营珠宝业、贩书业、纸张业著名,更以“龙游商帮”之名与徽商、晋商等在商场中角逐,成为明清时代的十大商帮之一。 然而,“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鸦片战争之后,龙游商帮日渐衰落,终至湮没于历史烟尘中而不闻,如今只能在散落于龙游境内的多处明清大宅的断垣残瓦中凭吊遥想昔日巨贾纵横商海的气派了。 龙游商帮因何没落?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宁波、上海等地被辟为通商口岸,交通条件的变化,近代海洋文化的兴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上海、宁波、潮汕等地商帮相继崛起,取代了龙游等商帮。而内在的原因,则在于浙西人受根深蒂固的重农抑商、重仕轻商的农耕文化的影响,虽因缘际会成就为十大商帮之一,终因创业创新的商业基因的日渐缺失而亡。 考察诸多商帮的兴衰之道,虽然说战乱、政权的更迭等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商帮的气数,但商业模式的转换导致对原有商业游戏规则的颠覆,往往是对商帮更致命的一击,号称“天下第一商帮”的晋商的崛起是缘于在清道光年间进行的一次伟大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因发明出票号而汇通天下,它的没落则是因为到了晚清,面对新兴商业银行模式的挑战,束手无策,缺乏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一度垄断盐运市场的徽商也是因为清政府盐运制度的改革而迅速走向了败落。各个商帮的兴亡其实最后都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因改革创新意识而兴,因保守循旧而衰。 拉扯这些商帮的旧事,其实是想说,眼下正炙手可热的义乌商人恐怕也摆脱不掉从古至今商帮由兴及衰的历史宿命。一定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外部环境变迁会最终导致义乌的低价格大规模小商品批发模式的衰落和终结,而到了这个时候,就要考验义乌人的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能不能与时俱进了。目前至少还不用担心。本期的封面报道里,我们看到,创业创新的基因在新一代的义乌人里正得到有效传承,互联网这个新生的事物不但没有成为威胁,还被迅速接纳嫁接,成为了新的创业机遇和工具。义乌商人也比任何时代的商帮更具包容开放的精神和国际化的视野。就此而言,它的生命力理应会得到更长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