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中国涌现出成千上万家厂商,为了避开国内市场惨烈的竞争,这其中许多公司——不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将产品远销国外 。
但时下随着在国外消费者纷纷缩减开支,中国的生产商开始把目光瞄向日趋饱和的国内市场。总部位于密歇根州的家具生产商霍沃思(Haworth)的亚洲总裁弗兰克·雷克萨克说:“竞争者一下子都冒了出来。”它面对的一批新竞争者都是曾经主要为沃尔玛和 Office Depot这些外资巨头供货的厂商。 在当前特殊的经济环境中,相似的情形此起彼伏。2月5日,总部位于北京的联想集团(世界第四大个人电脑制造商)辞退了它在美国的首席执行官并称将重新专注于中国市场。去年11月,一个俄罗斯的客户取消了对电器制造商创维5万台电视的订单,这家总部设在深圳的公司被迫将这批电视迅速调集到国内市场。东莞梦奇人时尚公司曾经将所有的毛衫发往Polo Ralph Lauren和一批影响力稍小的西方品牌,而现在则更多地在中国的超市和商场销售。 人人都在争抢市场份额 对于这些公司来说,现在是它们抢占国内市场的最糟时候。至少2000万外来打工者已经失去了工作,城市的失业率也在上升。堪称世界上最具储蓄倾向的中国消费者即使在感到自己富裕时,也会随时随地节省开支。纸产品制造商金佰利中国地区总裁斯蒂芬·邵说,“最艰难的时期即将到来。” 这种变化威胁到那些曾对中国抱有较高期待的外国制造商。一直以来,中国都是通用、福特和丰田等汽车公司展示自我的舞台,但是如今,它们却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国内厂商的竞争。这些国内厂商迫切希望将其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但这一愿望又无法在短期内实现。福特公司在内地排位第二的执行官奈杰尔·哈里斯评论道:“每个人都在追求市场份额。” 一些曾经对中国有较高期待的外资公司不得不调整其在内地的工厂。2月5日,瑞典电器生产商伊莱克斯称,由于无法和低成本的国内对手竞争,它将关闭一家在长沙的电冰箱厂。设在上海、从事咨询业的麦克金赛公司合伙人戈登·奥尔说:“当前的低迷,对于跨国公司来说,是其 10年来在中国所遭遇的最大挫折。” 而中资企业也很难在一夜之间攻破自家市场。与多家外商合作的出口商不知道如何与这些错综复杂的分销渠道沟通。中国1万多家螺丝钉制造商中的一家——成兴集团已经为客户供货20年了,公司创始人爱德华·隋说,现在他要面对的是需要付出多年的努力才能在国内建立起销售网络。“在中国,文化不同,”他说,“情况比海外更加复杂。”作者:包峰(Frederik Balfour)和章智竹(Chi-Chu Tschang) 翻译:俞孟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