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面前的这位耄耋老人,年已80开外,他的身材不高,但精神矍铄,身板硬朗。说话,带着一口浓浓的宁波“官话”,朗朗有声,不矫情,不掩饰,有什么说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一看就让人感到是位直爽、可信的老人。
他就是张兰生?是的,他就是张兰生。这多少有点使我感到意外。 张兰生其名,我是在许多年前就知道了的。彼时,我还不了解外贸为何物,只浅浅地知道,外贸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上海有个张兰生,就是和外国人做生意的。但不料,张兰生其人,却在许多年后的一天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都说,相逢是缘。我和张兰生素昧平生,因着朋友的牵线,我认识了张兰生,听他朗朗地说,听他朗朗地笑,我的心头涌起了一种感觉:时间,尽可以催人年华老去,却带不走人的性格,莫非这就是我们平时常常所说的“直情径行”? “许多年”,是一条河,流淌着岁月的痕迹,从上海淮海路西藏路交接处的兰生大厦远望,我看见的正是岁月留下的一条足迹,虽然它已渐行渐远,但履痕依旧,越不出往事的叙说。 中国外贸界,有多少能人,有多少豪杰,又有多少有关他们的故事,渐渐浮出了河面,叠映在我的面前。 不用说,我面前的这位老人,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 重读“兰生现象”为的是寻找一种激励1997年8月22日,上海市外经贸委、解放日报社联合举办兰生公司发展研讨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发来贺信,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发来贺词。 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上海市副市长蒋以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朱晓明以及新闻界、理论界等领导参加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阵容之强,级别之高,在当时上海外贸界引起了不小反响。“兰生现象”受到了社会关注。 其时,兰生公司已经走过了13年的时光隧道。这13年,对于兰生公司来说,是筚路蓝缕、击节中流、高举发展大旗奋勇前行的13年,公司连年创造的业绩令海内外同行啧啧称奇,公司如同跃进的战车令企业界深感振奋……(陆林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