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不愧天:白先勇回忆父亲白崇禧2



      1948年白崇禧赴汉口就任华中军政长官后不久,白家在夫人马佩璋的率领下离开了上海去往南京,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在中山码头乘上了开往汉口的船舶,由于时局形势的突变,立足未稳的白家又踏上了南下广州的火车。海水潮涨潮落,世事变幻无常,1949年9-10月间,白家举家来到了又一座异乡的码头,静候着开往香港的船只,只是这次不再是普通的迁徙,而是逃难!谁都不曾想到,白崇禧这一时期个人的政治、军事生涯会对白家整个家族未来的走向埋下如此沉重的伏笔。

      台儿庄智勇克敌,四平战痛心疾首

      每当说起自己对父亲的评价,白先勇往往会一下子兴奋起来。“他绝对是一位军事奇才。”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白崇禧的军事才能,始终没有得到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也正是白先勇写作《仰不愧天》的最大原因所在。

      “七七事变”的炮声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蒋介石与日本帝国主义妥协求全的美梦,身在桂林的白崇禧责退桂系幕僚“蒋介石是一个出尔反尔之人,唯恐对白不利”的劝谏,毅然决然地奔赴南京与蒋携手抗日……从闻名天下的北伐英雄到一代抗日名将,白崇禧一生的戎马生涯,可算得威风八面,战功显赫,由于他在指挥作战时足智多谋,故留下了“小诸葛”这般美名。但在晚年,他对儿子白先勇讲得最多的就是两场让他永生难忘的战役:台儿庄会战以及四平之战。对于前者,老人总喜欢极尽所有自豪、骄傲的词汇来描绘当时的空前盛况而觉后快,而后者却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遗憾与伤痛。

      台儿庄一役前不久,白崇禧随蒋乘坐专机飞往徐州,并留在前线,协助李宗仁调度国军。李宗仁深感当时的军队远不够御敌,白崇禧便帮李宗仁从周边调动了数万大军布防。

      血肉横飞的战场,喊声杀声震天的搏杀,台儿庄会战的壮烈让人难以忘却。面对四面云集的日寇大军,白崇禧与李宗仁却是从容不迫,歼灭一万余名日军。受到自明治维新以来军事上的首次大挫败,被激怒的日军调大军倾巢而来,白崇禧审时度势地与李宗仁商讨,拟计赶紧撤军,不与日军正面硬碰。“我父亲为了部署撤退,几天几夜都没能合眼。后来他带兵在撤退途中,骑在马背上睡着了,好几次都从马背上掉下来,掉到了田里头。台儿庄会战是战时打得漂亮,撤退更是漂亮,让日本人扑了空,重要的就是把军队也保持住了。”

      然而,史书留给伟大的台儿庄,却只是区区语焉不详的记载,甚至还遗漏了父亲的功绩,对此白先勇感到痛心疾首,“台儿庄不是李宗仁一个人指挥的,我父亲在这一场会战中同样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我希望唤醒大家对历史的重视,访问所有参与的人、收集所有资料,国民党应该好好写一本民国史而非党史,这是当务之急。”

      至于国共四平之战,在白崇禧心头却是另一番滋味。白先勇曾写下长文详尽记述了此战。当时国共两军在四平街各自屯积了十万大军,战事陷入僵持阶段,白崇禧指挥国军在四平街击败林彪部队。林彪率部急速后撤,蒋介石却急令调回白崇禧,赴南京改任国防部长.……几年后,当林彪卷土重来时,国民党败亡的命运已定。在晚年的聊天中白先勇深感父亲的痛心疾首,经得住岩洞的潮湿、受得了左腿锁骨的断裂,抗得过疟疾肆虐的白崇禧却始终难以抚平四平一役留在心口的伤处。

     1949年底,被中共军队从广西打退到海南岛的白崇禧,接到已退至台湾的蒋介石邀请,赴台“共商善后”,白崇禧再一次选择了亲赴“鸿门宴”。在父亲晚年,儿子真正明白了父亲当初做此选择的用意,“我父亲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去台湾的境遇不会很好,但他觉得他这一辈子就是追随着国民党,他的决定有种愿意与国民党共存亡的悲壮。他去台湾时没有带一兵一卒。如今我体味他当时的心境,或许,他的选择就是为了向历史交代。”

      与蒋恩怨纠结,赴台落寞岁月

      白崇禧在台湾的家安在台北松江路27号的一处老宅子,条件并不好,用白先勇的话来形容就是“台风来的时候还漏雨”,而白崇禧的命运也恰似这幢老宅一般“屋漏偏逢连夜雨”。1952年冬春之际,留在香港念书的白先勇被父亲叫回了台湾,过去因为战争,白家一家老少总是聚少离多,此刻他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一起,“安然”度日了。

      然而,望着父母紧缩的双眉,憔悴的容颜和沉重的心情,白家上下几近郁郁寡欢,也让心智成熟的白先勇渐渐感受到了父亲艰难的政治立场,在白先勇的眼中,父亲白崇禧是一个值得骄傲的人,经历过大风大浪,却又能随遇而安。

      直面政治上的挫折,白崇禧用保持沉默的一贯低调与退让,独自背负着所有是非曲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约旦国王胡笙赴台与白崇禧会面时曾邀请他访问中东,但在得知当局害怕其在宗教界“另起炉灶”时,白崇禧主动退让,黯然离开了他一向虔诚待之的教会。

      事实上,白崇禧在台的政治上的举步维艰与他和蒋介石的屡次过节脱不了干系。“我父亲与蒋的关系极复杂,恩怨敌友始终纠缠,我父亲不是唯唯诺诺之人,他在蒋先生面前不是‘YesMan’,而是犯颜直谏。别人看到蒋先生怕得不敢说话,我父亲则是平起平坐,该讲就讲。蒋先生有时听他的,但也常常有犯了蒋先生的忌的。”白先勇对父亲与蒋介石间的是是非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的结论是,他们两个人没有真正处好,是很大的一个遗憾。”

 仰不愧天:白先勇回忆父亲白崇禧2
      对于非黄埔系的白崇禧的军事才能,蒋介石自是厚爱有加,可是蒋对白崇禧的态度始终保持着几分暧昧、猜忌乃至仇嫉的一面,蒋介石在宁、汉分裂时期第一次下野复职后不久,甚至下了“抓到白崇禧就把他杀了”的狠令。从北伐、抗日到内战,白崇禧都是蒋介石的核心军事幕僚,但蒋介石忘不了白三次拒绝自己的收买,对自己三次下野都与白崇禧有关更是怀恨在心,深感其才能愈突出对自己的威胁愈大,可谓“爱其才,却恨其不能彻底臣服”。白崇禧对蒋不采纳其建议导致国共内战东北失守引为毕生憾恨,蒋则将上海溃败归罪于白牵制汤恩伯主力部队,这一系列的是非产生的恶果就是一切都成了摆上台面的历史公案。

      在台湾,庞大的“桂系”已沦为烟消云散的往事,剩下的只有来自蒋单方面包围下的“历史清算”。1954年的“国大”一届二次会议上,身为“国大代表”的白崇禧受到弹劾,指责白的罪状主要是莫须有的侵吞军费公款和不尊统帅调兵命令云云,白崇禧气愤不已,据理力争,用充分的事实和理由为自己辩护。最终,弹劾之事不了了之,但一代名将白崇禧所受的屈辱和打击于此可见一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9487.html

更多阅读

白崇禧夫人马佩璋,桂林有名的美人 桂林白崇禧故居

白崇禧夫人马佩璋是广西桂林人,回族,出生于诗礼之家,肄业于桂林女子师范。当年的马佩璋,是桂林有名的美人,亭亭玉立,秀外慧中,品学才貌兼优。因此,上门说媒者很多。但马佩璋的父亲马维琪择婿标准极严,而且坚持非教门不通婚的回教规矩,这使真正

二等奖作品: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白先勇《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从文学经典的角度出发作者:李颖“看似漫不经心的娓娓道来的文字总是藏着最真的情,最深的痛。”就那么一句读者的点评,我开始喜欢上白先勇的作品。因缘巧合知道了有白先勇这位被誉为“最后的贵族”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白崇禧 白崇禧简介

中国历史名人简介--白崇禧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中国广西临桂县人,回民;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属国民党“桂系”,地位仅次于李宗仁。著名作家白先勇之父。  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李白

台风眼中的宁静——白崇禧与马佩璋 白崇禧

在民国军事史上,“小诸葛”白崇禧是一颗耀眼的巨星,曾被日本人誉为“战神”。白崇禧一生征战无数,度过了叱咤风云的大半生。可是在这激烈狂暴的台风眼中,家庭生活却为白崇禧提供了一方宁静之地,这就是

《孤恋花》与白先勇小说的影视改编 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剧

白先勇小说的影视改编,两岸三地都拍过不少。台湾出品的电影,有白景瑞导演的《寂寞的十七岁》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张毅导演的《玉卿嫂》、虞戡平导演的《孽子》和杨凡导演的《游园惊梦》;在内地,对白先勇小说情有独钟的是谢晋父子。

声明:《仰不愧天:白先勇回忆父亲白崇禧2》为网友瞳孔渲染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