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用产业化留住传统技艺
文/见习记者 张佳良 所谓传统,是指以前时代留下的文化,在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之后,去粗取精,散发出更胜从前的光芒,这种光芒既依赖于它的历史色彩,也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就是这样一种传统文化。 为了保护这种文化,今年的元宵节,全国农业展览馆迎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系列活动。133项进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在大展中亮相,分为剪纸绘画、印刷装潢、陶冶烧造、雕镌塑作、木作编扎、织染纫绣、传统医药等部分。此次展览与以往非遗展最大的不同是,在文化展览的同时举办产品订货会,助力非遗技艺的生产性保护。为期半个月的展览活动让观众们深切地感受到,非遗技艺不光是展览上、电视上的神秘制作过程,还是身边实实在在、设计精美的商品。 其实,所谓的生产性保护,就是把原本传统的小作坊家庭技艺逐渐引向产业化的方向。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是转变思维,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传统的“艺术瑰宝”,更是一种具有经济特点,可转化为商品的潜在资源,即可以通过“买卖”来“赚钱”的。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把某些过去私相授受、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变成一个完完全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并达到相当规模、规格统一、资源整合、产生利润的过程。在产业化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潜在经济价值。 对这一点,技艺传承大师们可是深有体会,福建厦门漆线雕技艺展演人告诉《经济》记者,以前这些手艺都是家族内部子承父业、代代相传,而现在,只要是有兴趣、有天赋的都可以来学习,极大地扩展了这门手艺的传承范围,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生产规模、经济效益。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深深蕴藏着所属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特质,其历史传承价值与科学认识价值是该民族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心理结构、气质情感等民族文化的本质和核心。除此之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很高的审美艺术价值及潜在的经济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许多天才的艺术创造,无与伦比的艺术技巧,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该民族数百年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这些民俗艺术深深打动人类心灵、触动人类情感的同时,往往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就在观众们兴高采烈地穿梭在展台之间采购时,也有观展的民俗专家表示了忧虑,他们认为很多技艺形成的产品都工艺品化了,既脱离了该技艺的民俗背景,也缺乏足够的实用价值,并不利于技艺的长期传承。 针对这一问题,山东鲁锦织造似乎找到了新出路,在“实用与艺术兼容并蓄”的经营理念下,这门艺术已经逐渐转变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既提升了生活品质,又弘扬了民族文化,在非遗技艺的传承道路上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在文化生态环境日益遭受经济全球化冲击的境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就在于切实地维护文化多样性,也即维护一定文化形态所具有的历史性、地域性和民族性特质。文化多样性要想得到切实的保护,就不能不在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上着力。因此,此次展览传达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就是生产性保护,用产业化留住文化、留住技艺。
更多阅读
网咖如何留住客人 用细节留住客人
在《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
家纺企业管理:“用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许多创业者认为只要能请到一个聪明、能干、有经验的人,企业的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这样的直觉往往是错误的。一个企业不可能靠引进几个外部人才就发生根本改变。持这样想法的创业者经常发生 “看错人”
管理实务:家纺企业管理要用“心”
在家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家纺管理者怎样才能收获人心,实现与员工的良性沟通,从而保证团队和企业的绩效目标?答案是:用“心”去管理。只有用“心”管理,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从而收获人心。尊重之心——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绩效管理尤其
销售员下市场做什么 用什么留住销售员
销售员流动最频繁的职位,企业在销售员管理中,应该如何设计激励制度才能留住最优秀的销售人才呢?在绩效评价中,销量是惟一的标准吗?为什么有些公司使出浑身解术,员工仍然选择离开? 两种主要激励模式及其利弊 从我这
杨东辉:家纺产业集群用优势创盛世
2008,对于我国纺织服装业来说是个不平凡的“大考年”,而作为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重要特点之一的产业集群也经历了各种波荡起伏,呈现出众多的差异性。回首一年,值得深思的东西很多,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定格在各专业产业集群的有序发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