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创业者的“慢动作”



  28岁的陈曦,曾经退学三次,创业四次,18岁便尝到了收获千万的成就,也经历过仅剩50元的失败。他从来都不是个安分的人,深知创业是到达彼岸的途径,所以无法停下脚步。

  “比起奥巴马,我更爱小布什,”陈曦说,“奥巴马一举一动总是那么完美,而小布什的不完美,反而衬托出了他的真实。”

  这时候,新天地的阳光正好,陈曦坐在茶室的角落里,沉静,慢慢地倒茶,也许早前他是刻意的,后来变成了习惯。

  与他28岁的年龄不相称的,不仅仅是这些从容的慢动作,还有四次创业,三次退学,以及捧走百万创业奖金,带领一家公司成功获得行业前三的传奇经历。速成的事业背后,陈曦也免不了“纠结”,而他总能从“纠结”中跃出,修正自己,而后攀上更高的山峰。

  思考,找到命运的方向

  14岁,因为在全国计算机奥赛中拿了第二名,陈曦进入天津大学少年班。不安分的心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作为球队里的前锋,他总是观察,伺机等待临门一脚,然后是片刻安静,欢呼声起,他享受那种感觉,从小就是。

  于是他知道自己的路,不是顺理成章的科学家之路,也不是从政,做学术,搞文艺,而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带领团队冲锋陷阵,而后静待掌声四起。

  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陈曦开始了第一次创业,两年时间,团队发展到30人,开了6个连锁书店,也算风生水起。

  1997年初,转向互联网创业的陈曦,在B2C模式上已经开始赚钱,这比马云创办阿里巴巴还要早上两年。一个没有计划的插曲,将他在创业的道路上又向前推了一步,日后回想起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那一夜,投资人与陈曦在酒店大堂里彻夜长谈,第二天一早,投资人告诉陈曦,想法挺好。陈曦很快写出一份商业计划书,投资人决定投资400万美元,整个过程流畅得像一只海鸥在维多利亚港湾上空划下的一道完美曲线。

  于是在本该大学毕业的那一年,17岁的陈曦毅然离开学校,执着地成为了一个创业者。这家公司在北京、天津、杭州开设了自己的分公司,规模最大时员工有400多人。作为首席技术官,陈曦学着领导团队,学着控制节奏,但一切都那么新,谁也无法预料将来。

  “两年后,我的个人能力和团队能力都达到了极限,没法再将公司带到更大的规模。”一种无力感席卷了整个团队,是时候说再见了。陈曦在1600万美元的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带着自己应得的那一份离开,这一年,他18岁。

  怀揣着“很多很多”钱,陈曦开始思考自己该做点什么,读书?休息?甚至是退休?这些想法都昙花一现,最终他找到了出口,“我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价值,被承认,然后承担更多责任的人。”创业是到达彼岸的途径,这注定了他无法停下脚步。

  两年后,陈曦创立了红软软件,开发行业管理软件,为了借壳上市,他决定将公司并入新疆的一家集团公司。但这一次,他遇到了新的挑战,内部斗争持续不断,但他并未实现控股,最后公司只能破产清算。

  陈曦从新疆回天津的时候,口袋里只剩下200块钱,但他还是忍不住想留下点什么,于是拿出150元来买了一件纪念品。

  纠结之后,学会隐忍

  失败以后,陈曦总是在脑子里一遍遍地回想16岁那年他听到的故事:这是发生在一位股东身上的事,那时他刚去纽约,第一天晚上,在餐馆里入睡,身上只有一条床单。36岁的人,一无所有,后来就在这份隐忍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人啊,一条大河都能趟过来,小沟小坎算不得什么。”陈曦想想,自己还没有触到底,还没有经历过那种所谓的真正的悲伤。

  1999年,陈曦重回校园,学的是哲学。“我孤独了,你配吗?”这个内心有些孤傲的少年,被尼采的一句话打动得体无完肤。后来他又因为读尼采而开始读周国平,再因为读周国平开始认识叔本华。

  不过这段重回校园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个从小就偏科的男生,仍然不愿意因为一些科目的考试而妥协。

  第二次离开校园后,陈曦创办了自己的第四家公司。

  2003年,他第三次回到校园,学习经济学,并得到了去芬兰诺基亚实验室交流的机会,在那里,他再次获得创业灵感。

  第二年,陈曦与两位从英国留学归来的MBA朋友共同创办了畅网科技,从事无线互联网业务,包括无线阅读、游戏和搜索三部分。那个时候,用手机上网还是尚在想象中的事。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上网。借助手机联网游戏,畅网科技可以打造的是动漫产业、手机图书、手机音乐等一切以手机为载体的平台。

  “作为一个小公司,只有做大公司不做的缝隙市场,而不是参与红海竞争,掌握自己的节奏,预测行业当中,在哪一个时间点公司会遇到问题,或者会有机会,你的预测和实际不能相差三个月,如果相差超过三个月就一定有问题。”

  早些时候,陈曦这样解析自己对行业和公司的看法。那时候,他总是立足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急切想证明自己从战略角度的思考是正确的。

  2005年,陈曦出现在上海一档财经类真人秀节目“创智赢家”中,经过激烈角逐,从1万名参赛者中胜出,获得百万创业奖金。这笔钱对于动辄在风投那里融资几千万美金的畅网科技来说,并不算大数目。但对陈曦而言,频频出镜,给了他一个借口,从外到内,赤裸裸地剖析自己。

  那以后,他刻意淡出人们的视线。频频出镜,接受媒体采访,这些都变得虚幻起来。陈曦似乎把太过张扬看作是一桩相当不合时宜的事情。

  诚惶诚恐的2008年

  “诚惶诚恐,如履薄冰,这是我的2008年。”事实上,2008年畅网科技的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员工从20多人增长到70人,公司开始了收购、扩张的计划。“可是公司只要超过50人,管理模式就需要大的变动。”下半年,公司还是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陈曦不得不暂停扩张的计划,转而裁员,“那段时间,我精神状态不好,很焦躁,总想把很多事情都快速解决掉。”

  5年前,陈曦进入无线互联网领域的时候,竞争者很多,经过这几年的消耗,很多对手已经“倒下”,陈曦却坚持着,在某些产品领域,虽然他属于后来者,但能成功的把很多前辈“耗死”,也算是小有成就。“现在每走一步,不知对还是错。在手机游戏及软件产业,我没有任何参照的榜样,只能靠自己一直往前走。5年前,有风险投资人认为这个领域市场太小,可现在看起来,这个市场有的做,今年争取每个月有1000万的收入。”

  对过早就身价千万的陈曦而言,赚钱不是根本的目标,他只是想脚踏实地地干成一件事。他抛弃了那些以前最喜欢谈论的产业链、产业标准这样宏大的命题,转而去关注那些细微的,内心深处轻轻悸动的事情,因为他在公司听到的,常常是哪个员工准备买房子,哪个员工准备买车的家常话题,于是他暗暗告诉自己,要让员工们都过上好日子,“我的底线就是养活大家。”

  很小的时候,陈曦读《大学》,就记住了“止于至善”。“善良是一切的基础,加上和谐的关系,这比一切商业目标都重要。”但陈曦并不一味贪求哥们义气带来的快感,“大哥无错”这样的境界令他有些不齿。“用兄弟感情来维系团队,用好的制度来约束团队,用好的薪酬来留住团队。”陈曦早就想明白了路径。

  有一年春节,他回天津和父母谈及挖角,把员工从竞争对手那里挖来,在新公司运用以前的研发成果,他认为这很正常。父亲却态度严厉,说这不合适。

  陈曦没有争辩,他知道自己同意父亲的观点,而且一直懂得这个道理,只是,在复杂的竞争面前,这个年轻人会选择性地遗忘。那次谈话之后,陈曦对自己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我现在敢说,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讲的。”

  从父母到投资人,从团队成员到普通员工,这些都是不收他学费的老师,“我的苛刻、婆妈、变来变去的决定,没来由的交流,他们都能‘宽容’我。”处女座男生的敏感,对于陈曦来说是好事,没人抱怨他,人人都能理解他,可是他常常在发脾气之后,回过神来,将教训带到下一次的待人接物上。

  “创业者,是在进行一场万米跑,这一棒我只是暂时领先而已。”陈曦明白,如果不努力,不加油,十年以后,在中国的企业界也许根本找不到自己。这让他惶恐,“我要努力,不让自己成为流星。”

  其实,好戏才刚刚开始,“跟随你的心。”陈曦对过往的种种,笑容宽厚得比他实际的27岁要大上十年,他心心念的,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现在每走一步,不知对还是错。在手机游戏及软件产业,我没有任何参照的榜样,只能靠自己一直往前走。

  第三方声音

  陈曦是个挺感性的人,对于自己看准的东西,挺坚持,挺有毅力的。过去他也许只是从一个点切入看问题,现在则是从一个面上看问题。他基本不是坏人,这点很重要。无线互联网领域,在前几年是个非常小的市场,这几年,市场已经扩大了很多,而且70%曾经从事这一行的人,都退出了,陈曦却坚持着,他的机会就大了很多。

  我给他的建议是,要提高唯一性,比如无线阅读这一块,最好能签下独家授权的内容。

  —章苏阳 IDGVC 合伙人

  陈曦的普鲁斯特问答

  1.你认为最理想的快乐是什么?

  陈:做我想做的事,过我想过的生活,简单纯粹的生活。

  2.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陈:音乐或美术,我小时候学过,但没什么成就。

  3.您最害怕什么?

  陈:离别。

  4.你认为你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陈:目前还没有成就。

  5.你最看重朋友的什么特点?

 陈曦:创业者的“慢动作”
  陈:善良。

       作者:来思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9408.html

更多阅读

陈天桥:盛大的修正路线就是迪士尼2.0

  “我们很多年没有见了,现在的陈天桥与当年的陈天桥已经不是同一个人了。”    3月10日,政协委员,盛大集团董事长兼CEO陈天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现在的陈天桥十分注重生活与事业的平衡:“事业上越冒险,我的生活就越保

陈天桥:义无反顾的赌局

陈天桥手中的那个盒子直接决定了盛大在未来几年时间内的成败   本刊主笔|明叔亮   《互联网周刊》报道 上海盛大董事长兼CEO陈天桥在2005年2月以收购新浪19.5%股份的形式开始了自己2005年的战略扩张之路。   在2005年以前,陈

史玉柱论商道:创业者的七种死法

  中国的商业世界中也许再也无法找到一个像史玉柱这样传奇的创业者,从10多年前全国排名第8的亿万富豪,跌落到负债两个多亿的失败者,1997年重出江湖,所创建的保健品业务数年之内便成为行业第一,投资的银行股也为其大赚了一笔,2004年重

陈邦:我的每个医院都是第一第二

长沙独家对话创业首富陈邦31亿财富之谜:“我的每个医院都是第一第二”   截至2009年12月30日,他的财富31亿元,创业板首富。  他现在的19家爱尔眼科医院,18家排在第一第二,只有重庆排第三。  他做企业的秘诀是什么?是谁成就了他

陈曦:“惠人达已,守正出奇”

“诚惶诚恐,如履薄冰。”陈曦这样形容自己的2008年。陈曦反思,2008年自己对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判断是有问题的。“08年我看到很多希望,我们控股及参股了几家公司。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老问题过后,又出现了一堆的新问题。”   

声明:《陈曦:创业者的“慢动作”》为网友天涯为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