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亮 经营厂商1.5万户,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在外人看来,成都市荷花池批发市场是一个制造富翁的“池塘”。然而,却只有很少人知道,每一位商贾的背后,都有一条被无处不在的“池规”勒出的深深“血痕”。 曾佳,荷花池里的第二代“鱼精”,却力图趟出一条新路,为此不惜一再违反父辈们定下的“池规”。 2008年12月16日,清晨5点。 25岁的曾佳,坐在自己的荷花池童装店里,点了一支烟,清点了一下桌上的订货单,五张,不多不少6万元。她刚和几个赶早市的经销商谈妥了生意,惺忪的双眼有些湿润。她吩咐着店里的“小妹”,确认打款后就带着客户去货运部,自己则准备小憩一会——上午,还要去拜访几个顽固的欠款经销商。 此时的窗外,微雾轻熏。刚起床的托运工们伸着懒腰,准备干活;大大小小的托运车,鸣着汽笛整装待发;冰硬的空气里,夹杂着机油与烟尘混合的腥味——荷花池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鱼精”回归 “我和你,心连心……” 手机铃声从抽屉里传了出来,曾佳怔了一下,那是一部专门与父亲单线联系的手机。她刚刚拒绝了郑老板的赊货要求,这会儿“老油条”一定在父亲那里告状。 按照她和父亲的约定,这个电话是不能接的,这样父亲就可以情深意重地对郑老板讲:“哎,我女儿不在呀,要不你就付全款,等她回来我教训她。” 曾佳热衷于这种把戏,她从7岁起就帮着父亲看店,是荷花池里的一条小“鱼精”,深知如何对付郑老板这样的“老油条”。现在,她从父亲手里接下了一个服装厂、一个布料厂和五个荷花池店面。 不过,2007年辞去英文教师的工作初下荷花池时,曾佳总是和父亲“唱反调”。在老曾看来,大学毕业的女儿心高气傲,做事总不着调,也不把荷花池的规矩放在眼里。曾佳却认为,荷花池的规矩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市场发展,她要按自己的想法来干。在老曾反反复复地强调规矩的时候,曾佳很少能听进去,父女之间单线联系的电话,曾佳也很少主动打。她觉得,两代人做事的方法不一样,联系多了,肯定吵架。 的确,喜欢听“周杰伦”的曾佳,骨子里透着一股躁动,是个敢于破规矩的人。进入她的店面,首先是两个大大的草书“诚信”扑面而来。在荷花池,经销商占用货款是普遍的现象,“还旧债欠新账”早成了“池规”,但在曾佳这里,无论是谁,一律交款提货。 老曾起初对此十分反对,他做了22年童装,门路就是靠着欠条打开的,没了欠条岂不是没了客户?曾佳“下池”时,老曾只给了她20万元自立门户,试试“水性”。 果然,曾佳第一单生意就惹来了不小的麻烦。 那是2007年盛夏的一天,空气有些干燥,沉闷的市场让人窒息。 老曾带着老客户老夏上门了,曾佳陪了一个下午。老夏决定,“看在老伙计的面子上”,提走7000元童装。

初试身手的曾佳欣喜若狂,她吩咐“小妹”联系货运部,亲自把货送了出去。然而,当货已经上了车,老夏才一脸嬉笑地告诉她,没带钱出来,货款半个月后再付。 曾佳二话不说,叫上店里来的两个“小妹”就爬上车,卸货!老夏站在车前,目瞪口呆。 理由很简单,曾佳认为老夏没有“信用记录”。 “夏叔叔”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是‘信用记录’?老子和你爸做了十几年生意,能没有信用?”老夏拖来老曾,要长辈评评理。 然而,曾佳却叫人搜出几张欠条,当众一清点,欠款总额55000元。 老夏的脸顿时就青了,下不了台,立即向老曾嚷嚷起来:“算你们曾家狠,老子以后与你们井水不犯河水,一刀两断!” 老曾一瞧,急了,忙着安慰起来:“不就是7000元货吗,现在就去我厂里拿,钱好说,什么时候给都行!” 曾佳一看这架势,头也不回就走了,倔强的她不相信,破了荷花池“池规”就做不了生意。 背后,是老曾气急败坏的呼喊。 “张三”和“李四”的熟人欠条#e# “张三”和“李四”的熟人欠条 2007年,荷花池商人赚翻了,曾佳却由于不收欠条,只能和一群“富二代”朋友们代理几个没有名气的福建童装品牌。在“富二代”里,曾佳的学历最高,说的话也有道理,跟着她学的人不少。而她也明白,这些朋友和她一样,对父辈们定下的“池规”颇为反感,当“富二代”们依次掌权时,她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然而,掌权的时间要比她想象的早得多。 刚入2008年,一则谣言从天而降——一个经营内衣的女老板被人“跑单”,饮恨自杀。“跑单”的数额,从最初传言的100万元,变成后来的800万元。 所谓跑单,在荷花池的意思,即经销商和他所欠的债务,人间蒸发。 2008年年夜饭上,老曾阴沉着脸,连最喜欢喝的五粮液也只喝了一杯。吃完饭,老曾叫上曾佳,说到一边“谈生意”。早有预感的曾佳有些忐忑不安,父亲是从不把她那套放在眼里的,有什么生意能和她谈呢? 老曾小声告诉她,家里也被跑单了,几个跑贵州市场的经销商一股脑消失半个月了,还欠着80多万元货款呢! 这着实吓了曾佳一跳,贵州?一个市场就赊了80万元?然而,老曾却自我安慰道,这帮人在荷花池都有亲戚,和曾家关系还不错,只不过碍于情面,他想请女儿代为收账。 曾佳感觉希望渺茫,当她看见父亲给她的十几张欠款合同时,更加觉得父亲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所谓欠款合同,很多都是从学生作业本上撕下来的纸。纸已经泛黄,上面黑色的字迹似乎被水沁过,字墨转蓝,边角也是破破烂烂,年月已久。最让人惊异的是,这些欠条上,大多数落款竟然是“张三”和“李四”。 当然,欠款人不是叫“张三”,也不是“李四”。曾佳明白,这是荷花池所谓的“熟人欠条”。 在荷花池,与一个经销商长期合作之后,就要按照“池规”,为老主顾提供“信用额度”,最低5万元。像老曾这样的“大鱼”,一般会给“顶级客户”提供超过100万元的“信用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