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实习记者 王磊磊
“我只是很多不幸者中的一个。普通劳动者对工作还是很热忱的,可惜舞台不是自己的了,变数总是太多。”谈到自己被裁员,张启(化名)向《法人》记者打趣地说,“没必要搞的慌慌张张的,又不是没饭吃,不管怎么样,生存下去的那点信心还是有的。” 梦回山西 今年26岁的张启,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大学生,嘴角洋溢着微笑,略带些斯文。他谈不上时髦,只是和城市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每天早晨在地铁里吃早餐,MP3、PSP是随身必备“武器”,喜欢看书,经常上网,工作之余的时间偶尔也会出去走走。对于他来讲,一份月收入五六千的工作并不是很理想,但让他欣慰的是出差的机会很多,进入北京宽视集团公司工作的一部分时间都是在外地分公司度过的。看惯了北京的繁华喧嚣,其他城市的不同氛围总是能让他找到新鲜感。 对于2008年底被集团公司裁掉的张启来说,虽然有一些意外,但却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沮丧,相反,现在可以换上一身轻快的休闲装,收拾好东西,买上一张回山西老家的车票,舒舒服服的先过个年。的确,有什么事会比回家过年还要重要呢?烦恼的事,留到以后再说吧。 经济危机的突然而至,让张启不幸成为这次“裁员大潮”中的一份子。他所在的公司,北京宽视集团,颇有些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味道。08年6月份企业刚刚稳定住,因公司CEO挪用公款而导致企业随即陷入被动局面,接下来马上又遭遇了经济危机,公司从08年初的300多名员工一下“瘦身”到了50几个人。业务项目也从上半年的10个砍到了3个,分公司缩减了3个,一些部门甚至连同部门经理一起全部裁掉。作为一个负责广告投放的普通业务员,他也没能幸免。如今,离开已经工作了两年的单位,他多多少少有一些舍不得。各奔前程的那天,张启还和几个不错的同事一起吃了顿饭,席间所讨论的,有世事无常的一些感慨,也有对以后生活的展望。“未来的路很长,谁都没想过放弃。所谓白领嘛,就是一个由消费观念划分的群体,所以,除了工作,我们也没有太多话讲,总的来说,大家都很平静。”回忆起那天的情景,他又想起了以前的同事们,“他们都是不错的,听说有的人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有的还在继续‘休假’。” 情与法 “劳动合同法嘛,我也不是懂太多,不过公司对我们都不错,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我也领到了两个月的工资。”不过让他稍微有些不满意的是,当《法人》记者跟他谈起《劳动合同法》关于优先留用员工的相关规定时(《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经济性裁员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1、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2、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3、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张启认为公司并没有完全依法裁员,甚至还存在有些人借机排挤对立派别的嫌疑。不过他认为这已经不重要了,“社会嘛,哪儿都会有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和张启的谈话,虽然大部分是在聊一些关于裁员的话题,不过在其间他不止一次地向记者描述了对新生活的构想。“现在我已经在老家找到了工作,待遇还不错,上班也比北京方便多了,在家里有吃有住挺舒服的。不管怎么样,先过了这段再说吧,趁这段时间可以多出去走走,换换心情。以后也许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可能也会和朋友一起做些别的。” 如今张启在山西阳泉电视台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仍然负责电视广告投放,与刚毕业的大学生相比,这里更偏向于吸收一些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工作比北京轻松多了,这里也更熟一些,不少事都能有个照应,话说回来,操着乡音办公也是一种享受。”显然他对这份工作还算满意,虽然这里没有北京那样的繁华大厦,却能给人一种更为放松和舒适的感觉,少了地铁和天桥的拥挤匆忙,多了晚饭过后公园散步的惬意闲适。不过他还是不满足,“家里待的太久人就容易倦怠了,等明年有机会,咱还得再去‘北漂’一次。” 张启与《法人》记者告别的地点,在地铁十号线的劲松站,他背着一个运动包,潇洒的向记者挥了挥手,那个样子,就像是找到了什么新的目标,满怀希望地追了上去…… 继续前行的下一站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过的几位被裁员的年轻白领中,张启并不是最特殊的一个,就好像是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他们的回答,他们的神情,无一不让记者感觉到了他们的平和与对未来的自信。这其中有喜欢笑和吃零食的刘敏,有喜欢篮球和游戏的汪正民,也有今年3月准备结婚的周子扬。尽管他们面临的逆境有所不同,不过他们都同样选择了朝前走。 周子扬说:“我们丢掉的只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丢掉了饭碗。老实说,关于经济危机我没有想太多,我相信公司肯定是有它的难处,被裁就被裁了,还能怎么样,总不能哭吧。与其想那些,不如尽早做好下一步打算才是真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企业都能给员工一个合理的说法和补偿,但不一定完全遵照劳动法的程序执行裁员,而违背劳动法的裁员只占少数。一些企业代表表示,裁员也是无奈之举,如果有办法的话,企业也不愿意裁撤员工,特别是经过企业培养的人员,这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莫大的损失。可公司这样做有公司自己的想法,精简人员,降低运营成本是必须的,毕竟在如今这个时候,如何勒紧腰带熬过这个冬天才最重要。 而此时,位于美国加州的“高科技”圣地——硅谷的“硅谷艺术委员会”刚刚发布了一个特殊的“诗人招聘令”,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招聘诗人写诗来驱散经济危机带来的烦闷和压力,诗人在这个时候受到了硅谷人前所未有的礼遇。相比大洋彼岸裁员的滚滚大潮,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无论现在的经济危机会夺走多少东西,可是却很难再像1929的大萧条那样影响到人们的生存。我们不需要为了一份工作和成千上万的人一起,整日整夜拥挤在企业门前,也不需要为了一块面包而整日操劳在生产线上。同样,现在无需诗歌或者祈祷,很多人都已经找到了心灵安宁的去处。 周末,当《法人》记者走在北京繁华的大街上,所见之处,熙攘的人流洋溢着热闹和欢笑,这不禁让人又凭添了几份信心。的确,没什么可惊慌的,我们还得继续生存下去,想起采访过的那些平静而坚韧的笑容,记者心里突然一暖:也许中国的这个冬天不会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