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e and Education 文/李文华 应邀参加中学校长座谈,我准备的发言题目是“金融与教育”。主办方说,对!搞教育就是需要钱。没错,没钱办不了教育,教育非常需要钱。但是我们很少考虑“钱”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果今天的“钱”非昨天的“钱”,“钱”本身发生变化时,又会对教育产生怎样的影响?这里我想略说一二。 当美元兑人民币1:1时,显然现在看来这是一个极端的假设,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这种趋势还有可能持续下去。这就必然出现一种情形:在现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外的教育价格(费用)会相对降低,国内教育价格(费用)会相对升高。那么持有“钱”的家长们在子女教育投入成本上产生比较和选择,价格相对高的一方自然不占优势。这还暂且不说教育质量、教育幸福指数等因素的影响。 当人民币可以在全世界进行支付、结算,这已经不是假设了。无论是我们中国的银联卡,还是双币种的visa、万事达卡,早就可以在全世界用人民币来支付了,而且非常方便,直接用银联卡人民币账户支付时结算费用还更低。现在世界各地所到之处你都会很容易看到中国银联的标识。这一条件使前面提到的教育选择成为现实,而且简单便利。
![金融在线教育平台 金融与教育](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310473060926.jpeg)
这两个金融因素在教育选择上产生的便利,加上各种力量(如外语培训、托福班、GRE班辅导等)一起在教育需求的引导下,使得现在的出国留学潮一浪高过一浪。 我们作为孩子的家长,切身感受过孩子教育过程的痛苦。孩子每天都有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天天夜战,根本没有什么业余时间,孩子的学习也没乐趣可言,找不到孩子受教育的幸福感,可家长和孩子又谁都不敢说上学没趣。 家长也不快乐。不管多忙,老师提溜你去,那是必须要赶到的。家长毕恭毕敬地坐在台下小板凳上听老师训话,老师给家长们安排一系列工作。家长回去开家庭会、批斗会是自然的事儿。完了还要去找辅导班、家教等等。 老师和校长也不快乐。老师要以学生的整体分数为依据进行评比,校长要以升学率论优劣。原以为痛苦就到此为止了,不料想,偶然看到报纸上教育部某领导也在诉苦,心里顿生苦海无涯之感,搞不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谁可以改变这一切? 然而迷茫之余,把金融的变化与教育联系起来,似乎让人豁亮了许多。那些悬系教育大计、议而再议的众多教育“难题”似乎不再那么沉重了,也不再那么“迫切”和“必要”了。那么难的问题,解脱或解决起来竟是如此简单。纵观回顾一下,不由得使人想起来伟人的一句话——“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邓小平在1983年书赠给北京景山中学的题词。早在26年前伟人就已经清楚地看到了今天的教育正在发生的变化。国内教育不是供给者,而是在需求者的引导下,正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走向未来。想来伟人的题词不仅仅是写给教育部门、校长和老师的,也是写给家长和孩子们的。 (作者为中国民生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