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书 [思潮]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中国不高兴》,速度之所以快,大概看了一半就明白他们的那一套思路,所以阅读起来没什么障碍,多数时候我把那些文字当段子看,有时候感觉比郭德纲的相声还搞笑。

    这本书是中国左派精英的牢骚文集,作者之一的宋强当年也炮制过《中国可以说不》。可能有人看了《中国不高兴》之后觉得他们比“右愤”还愤怒,我倒没看出来,我看出了娇嗔,像一个小女子在男人面前撒娇。多年前,我看《中国可以说不》,觉得中国有这么一群人挺有意思,至少还有点血性。

  《中国不高兴》跟《说不》相比没什么进步。也是,左派的理论就那么一点点,翻来覆去没什么花样,我特别想看到他们能拿出一些鲜亮的观点或理论,结果我失望了,他们像一群职业怨妇,发着挺低级的牢骚。书中充斥着诸如“美国不是纸老虎,是‘老黄瓜刷绿漆’”、“历史会不幸证明,奥巴马拯救不了美国”、“中国对西方:‘有条件地决裂’”、“持剑经商:崛起大国的制胜之道”等夸张的大标题。

  我相信这本书会受到爱国愤青的追捧。他们高度讴歌了80后在2008年的行为,参与过抵制家乐福、抗议法国政府、在MSN上点亮红心……总之在2008年觉得有很多大事可以参与的80后,这本书是你们最好的毒物读物。

  但是它不会再像《中国可以说不》那样风靡或引起全社会的争论,时代真的变了,而他们寄予希望的80后,也极有可能成为他们的背叛。这些左派的尴尬在于,他们并没有因为新一代的成长与成熟而让自己进步。记得有一次采访黄纪苏,他说出了左派们内心最大的痛:右派能看到希望,左派看不到。

  左派有时候不正视现实问题,或者说当他们正视现实问题的时候就把自己搁进去了,会像草一样不能自拔。《中国不高兴》和《中国可以说不》一样在避实就虚空谈一些所谓的问题,而他们能做到的不是面对现实,而是面对右派,这很讨巧,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一种声音存在,哪怕当段子听呢。

 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书 [思潮]没头脑和不高兴
  中国真的不高兴吗?中国不过是表示遗憾或失望愤慨。高兴的人知足常乐,不高兴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对现实的不满,一种是对别人说自己感到不高兴,比如西方人一说我们,我们就不高兴。《中国不高兴》属于后一种,针对西方和内部的反对声音而感到不高兴,它还有个副标题——其实这种思维方式也挺落后的,20年前的冷战思维方式而已。我倒觉得,这本书应该叫做《没头脑和不高兴》。

  《中国不高兴: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

   宋晓军、王小东、黄纪苏、宋强、刘仰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版

    [延伸阅读]

   《中国可以说不:冷战后时代的政治与情感抉择》

     宋强、张藏藏、乔边、古清生 著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6年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9051.html

更多阅读

戴嵩画牛的故事 书戴嵩画牛翻译

唐代有个叫戴嵩的人,牛画得很好。他早年学画牛的时候也曾经出了个笑话。一次,他画了幅《斗牛图》,画的是两头牛在山坡上抵角。他很得意这幅画。一天,他在村外大路上看见一个牧童赶着一群牛从山坡上走下来,就把画展开来。要把画上的牛和牧

关于/描写我和书的故事作文 描写朋友的故事的作文

  关于我和书的故事的作文500字  不知从哪个时候,书就悄悄地进入我的世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细胞。  巴罗曾经说过:一个爱书的人,他必定不致于缺少于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着者。

《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简单读后感 财报是一本故事书

早上,刚刚读完刘顺仁的《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在读MBA的过程中,就对财会方面的内容不是很理解,也因为在工作中一直都没用到过相关的内容,所以一直没有太能理解财务报表当中的内容。近期,加入了价值投资的圈子,感受到圈子里面这些人深厚

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有感(一 读 假装在长大 有感

读《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有感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和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 …因为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史斯克兰·吉利兰一:怎样表达爱?这是一本作者自我介绍教育孩子经验的真经,也是一部书

声明:《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书 [思潮]没头脑和不高兴》为网友痞子夺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