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福的老婆李珂 “狂人”王传福



 作者:本刊记者 马曼然

  知道“王传福”这个名字仅仅是三年前的事,此时他已经被人们称为“电池大王”。然而,那时候在王传福的眼中,做“汽车大王”就比“电池大王”来得更迫切些。在把比亚迪打造成多元化企业后,电动汽车成了未来发展最重要的动力,也承载着这位“狂人”企业家的梦想。

  “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计划销售突破1000万辆,超越丰田成为全球第一。”2007年8月,当着深圳市领导和众多媒体的面,这位看上去外表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忽然在比亚迪F6下线仪式上出语惊人。比亚迪疯了?!这个从靠给国外企业做贴牌起家的小企业成长为世界电池巨头后,在产业扩张上急速狂飙,2003年即着手进军汽车业。

  但市场却给了他当头棒喝,在王传福高调宣布进军汽车业时,来自香港的基金经理威胁说,“你要做,我就抛光你的股票。”机构投资者的反对,令比亚迪股份(1211·HK)曾经一度大跌33%。然而时隔5年不到,王传福没有料到事情竟然出现了戏剧性变化,2008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之时,“股神”巴菲特揣着热乎乎的美元找上门来了——他要认购10%比亚迪股份!

  这个能让“股神”看上眼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教授“下海”

  王传福1966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一个偏远的农村,但生于无为县的他却偏要“有为”。1990年,他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并留在该院301室工作。在那里,他有着让人羡慕的美好前程,按部就班地历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还曾经带出过一批研究生。但是在研究院工作了5年后,王传福却选择了下海经商,于1995年2月在深圳注册了比亚迪实业。

  按照他后来的解释,当时选择下海是因为研究院陈旧僵化的体制束缚了他的发展,而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火热时期。更重要的是他嗅到了电池中的商机,那时尽管一部“大哥大”卖到2~3万元,但买的人仍然很多,这让他意识到“手提电话的发展对充电电池的需求会与日俱增,只要能够上规模,充电电池技术不是问题。”

  然而资金上却有问题,没钱,做电池谈何容易!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一间配备全自动化设备的锂电池工作室需要几十亿元的投入。囊中羞涩的王传福只好求助于从事证券投资的表哥吕向阳,靠着借来的250万元启动资金,两人一起踏上了创业路。

  

  “小米加步枪”创奇迹

  初创时期,比亚迪的员工只有20人,相当于今天员工总数的0.2%。像珠三角其他小企业一样,刚刚诞生的比亚迪也只能给国外厂商做OEM贴牌。不过,从比亚迪英文名BYD(Build your dream译为“成就你的梦想”)中可以看出它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它的老板是个有追求的人。

  尽管当时要钱没钱,要设备没有设备,王传福还是想方设法以最低的成本把生产启动了起来。“把投资门槛降低,把整套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分解开,用人加夹具来代替机器。也就是说,人加夹具等于全自动化生产设备。”他这么考虑,那时他经常和大家算这样一笔账:一套进口设备20万美元,按60个月折旧,一个月2万元人民币。而这笔钱能雇佣十几个工人,十几个人还抵不上一台机器吗?

  这种“小米加步枪”的打法做出来的镍镉、镍氢及锂电子电池,让国际电池巨头三洋、松下等也不得不刮目相看。与花大价钱引进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相比,整条生产线都是自主研发的比亚迪电池生产成本更低,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产品送给台湾最大的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价廉物美的比亚迪电池引起了对方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地将原本打算给日本三洋的订单给了比亚迪。

  尽管成功地小试了牛刀,但当时日本企业控制着全球手机电池95%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本就没有把比亚迪放在眼里。然而,1997年一场突如其来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让王传福看到了崛起的曙光。

  1997年,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40%,日系电池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凭借于低成本优势,比亚迪在市场上越发显得游刃有余。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电池下游企业对价格敏感性增强,他们急切需要寻找价廉物美的产品。而那时,比亚迪生产一块锂电池的成本只需要1.3美元,而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三洋则为4.9美元。

  金融风暴成就了比亚迪,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在风暴过去三年后,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大额采购订单,令公司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如今,比亚迪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供应商,占据了近15%的全球市场,而14年前创业时的250万元也已变成了300亿元的市值。

  

  “电池大王”做起汽车梦

  比亚迪掌舵人王传福,被称为“技术狂人”。据媒体报道,在王传福的办公室里摆放着大量的技术类书刊和机械模型,他的办公室不像一个总裁的办公室,更像是一个工程师的办公室。可就是这样一个电池工程师式的总裁,有天突然做起了白日梦——他要造汽车!

  难道真应了老话,人稍有成就自信心就膨胀了?汽车,可是王传福完全陌生的行业,更谈不上任何的管理或者技术经验。这一年正当“非典”肆虐,中国人生活在白色恐怖下的时候,王传福却开足马力进军汽车业。

 王传福的老婆李珂 “狂人”王传福
  2003年1月,王传福以2.7亿元收购秦川汽车77%的股权,高调进入汽车业,海外基金公司和媒体对比亚迪的质疑声不绝于耳,一个做电池的怎么能做好汽车呢?王传福没有直面这些质疑,他迅速进行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举动:在西安扩建生产基地;在上海设立研发中心;在北京建立汽车模具中心;又把汽车销售总部搬到了深圳。正如围棋的伏子,当对手还在疑惑的时候,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产业链已经布局好了。

  王传福知道,发展电池的空间快到天花板了,要想继续达到每年50%以上的高增长几乎没有可能,比亚迪必须寻找一个新产业,给下一阶段的高速成长留足空间。以前比亚迪在普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把手机做成功了,他相信同样的奇迹也会在汽车业复制。

  用怎样的方式来做汽车?“拿来不是不可以,但是绝不能受制于人!”经过一年多的磨合,王传福逐渐形成了一套思路: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并迅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一种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60%来自文献,30%来自样品,另外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因此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5%左右。”王传福说到。

  “中国人脑子好,干活卖力。我们利用了这个优势。”王传福曾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讲道。这话也掩饰了一种骄傲,毕竟在中国能够从OEM走到技术派的企业寥若晨星!王传福说,中国企业比西方竞争对手更聪明,更肯干,中国每年有大学毕业生500万,比一些西方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比亚迪雇佣了1万名工程师,其中一半人从事汽车方面的工作。王传福曾有一席话是这么说的:“一辆上百万的车,在我看来其实也就是一堆钢铁,成本是很小的一部分。国外汽车的价格为什么这么高?因为汽车40%的工序还是靠人工完成,外国工人的工资多高?中国工人的工资是多少?我们可以尽可能把汽车的工序分解到人工。”他计划通过超低成本使汽车成为中国家庭的代步工具,这如同福特100年前的梦想一样。

  拿什么打动巴菲特

  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中比亚迪成功地崛起,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比亚迪来说又是一次幸运。这年9月,“股神”巴菲特开始关注这个靠电池起家、年轻的中国汽车制造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旗下中美能源拟以2.3亿美元收购比亚迪10%的股份,这也是巴菲特在华尔街金融风暴爆发之后,在海外进行的首笔重大投资。

  2009年1月11日,美国底特律大雪纷飞,一年一度的北美车展如期而至。相比不少国际品牌的退展,新锐品牌比亚迪却携众多车型在底特律高调亮相。本次车展,比亚迪除带来了传统燃油车F6、F0外,新能源汽车F3DM、F6DM和E6也组团亮相,此举意味着比亚迪有望成为打入西方汽车市场第一人的中国汽车制造商。

  据媒体报道称,王传福在参加于底特律举行的北美车展期间,与“股神”巴菲特进行了会晤,这也是巴菲特宣布入股比亚迪之后双方首次正式会晤。双方相互赠送了礼物,巴菲特还主动佩戴上“BYD”的LOGO,表示自己是BYD一分子,力挺比亚迪的发展。而中美能源主席苏德伟(David Sokol)更是评价道:“比亚迪吸引投资者的原因之一是其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13万名训练有素的操作工,许多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技校生。王传福在中国创造了物美价廉的研发力量。”

  BYD,除了被广泛解释为Build Your Dream(成就你的梦想),还被投资者看作Build Your Dollar(成就你的美元),现在王传福的梦想和美元都实现了,下一步他还会搞出什么惊人的大动作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8995.html

更多阅读

李彦宏的老婆 李彦宏的野心

     从去年开始,无论是对手还是看客都对李彦宏充满好奇:Robin(李彦宏)到底在想什么?因为腾讯和阿里都在热火朝天地布局移动互联网,而李彦宏却显得太“淡定”了,他不太合群地谈论着云平台和深奥的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这不禁让

声明:《王传福的老婆李珂 “狂人”王传福》为网友俗世的姿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