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随着高盛首次提出“金砖四国”的概念,新兴市场国家开始进入公共视野。其后几年,中国、印度、俄罗斯及巴西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迅速崛起:2000年,这四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只占据全球的8%左右,而到2010年这个比例已经增至17%左右。时至如今,这一增长奇迹仍未停止,“金砖国家”也加入了新的成员。而“新兴市场国家”的概念也已和“全球化”一样,变成了全球知名媒体与搜索引擎的热门词汇。

2011年,瑞银投资银行高级经济顾问乔治8226;马格努斯出版的新作《谁搅动了世界》无疑是这股媒体报道浪潮中最为权威的声音之一。在这本书中,他详细而周密地阐述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现状,并对新兴市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大量诚挚而中肯的建议。当然,由于媒体报道与观察立场所持的差异,作者在引用涉及中国的素材时所下的某些结论尚待商榷。例如,作者对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过于保守进行了批评,认为低汇率制将导致整个世界金融体系失衡。这种说法不但罔顾了中国的特殊金融现状,也忽视了中国政府对其汇率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的努力。事实上,在本书出版后不久,中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便提出: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最近,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参加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对中国政府在人民币汇率改革方面作出的努力所持的肯定态度即是明证。此外,作者还批评了中国的经济政策,认为其对内过于偏重对重工业的投资会导致能源的过度浪费与环境问题,而对外则过分强调出口,这使得支持出口行业的利润及就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这显然是作者未考虑到中国现处的发展阶段所致。作为一个面临经济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核心由重工业向其他领域过渡本是常态。而且,经济改革非一日之功,需要充分而宽裕的时间,要求中国迅速完成经济体制与产业结构的转型显然不切实际。近些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并扩大内需。“十二五”规划也对加快完善与改革中国现有经济体制,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过快的经济增长所引发的关注度显然会成倍放大被关注者身上的优势与不足。在中国身上,这一现象体现得尤为明显。对于在全球金融市场扮演关键地位的中国来说,下一个十年依然充满着机遇与挑战,而改革与完善也将是恒久不变的主题。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中国模式”会获得世界更多的认同。处在繁荣复兴之路上的东方巨龙也必将对世界经济发挥更多积极而重要的作用。201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