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学之一: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



系列专题:企业大学建设十部曲

  培训体系,高深吧?企业大学,悬乎吧?目前很多大企业,在面临危机时,没钱去请外部讲师,要内部挖潜了,于是把培训体系,甚至是企业大学提上了日程。更何况,即便危机了,中国的企业发展速度都是惊人的,人才队伍靠谁建设呢?总不能都靠外部讲师,培养成雇佣军吧,还是靠企业大学培养成子弟兵,更合算。

  我再以小人之心揣度一下老板的想法:“业务少了,但不能让那帮小子们闲着,闲会生事呀,要给他们找点事干,培训不是很合适吗?花费少但收益大,关键是让他们都忙起来了,说法还好听:学习!你不是说水平高待遇低吗?现在让你讲课,倒点东西出来,证明你确实是个高手。什么?不能讲课?那以后别吵吵说待遇低,外面有本事的大把。”另外花钱请外面老师上课,有时还讲不到点子上,学员不能举一反三,心疼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呀,自己人讲课毕竟便宜些,结合业务实际,可能解决一些企业的实际问题,老板还落得个“重视培训、倡导学习”的美名,岂不美哉?

  老板的话可能粗糙了些,但理不糙呀。把老板的话,说文化一些就是如下了:“21世纪最重要的能力是学习能力,尤其是组织学习的能力。所以企业要建立知识传递体系,变个人学习为组织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从而基业常青。”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学习型组织是一种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和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学习,个性价值得以实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的组织。”小一点说,培养个人是学习型的个人,建设学习型企业,大一点说,形成学习型社区,最后形成学习型国家,不也是小到家大到国的大事吗?不过总的来看,跨国公司的历史深厚些,把企业大学的分支,纷纷伸到中国,来支撑它们在中国的战略发展。摩托罗拉的企业大学,最早成立于1974年,到目前为止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有100处分校,遍布全球24个国家。而我们本土的企业,在企业大学方面,才刚起步。

  先不谈企业大学,先说说学习吧,企业大学只不过是学习的手段而已。目前的企业人,大多是个人学习,而不是组织学习,所以企业大学在学习上的目的,就是要变个人学习,为组织学习。但没有学习型的人,哪里来学习型的组织?没有学习型的老板,哪来学习型的管理者?没有学习型的管理者,那来学习型的员工?没有广大的学习型的员工,那来学习型的组织?哪来什么企业大学呢?我们本土的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在学习方面有什么差距呢?理论上说《劳动法》中规定员工工资总额的1.5%要用于培训,这是把培训视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然而有多少企业能做到?有的老板重视培训,但更重视的是,如果培训出人才来了,万一那个人才走了,对他的损失该多大。有的老板重视培训,但光重视盖培训大楼,而忘记了里面应该有大师。有的老板重视培训,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学问和品牌。那些真正重视培训的企业,真是少之又少,或许还要20年才能出现。21世纪竞争的不是人才,人才是流动,万科的王石说过:“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通用汽车的斯隆也说过,在他那个时代“资本迁就人才,而不是人才迁就资本”,所以他鼓励搭档柯莱斯勒去创业,成为美国第三大公司。中国市场的现状,尤其是制造业的现状和那时类似,真正优秀的人才还是很稀缺的,所以对企业来说,与其把重点放在留人上,还不如把重点放在培育人才上。我以前工作的天音通讯,就是个简单的手机分销商,没什么技术含量。但能做到如果全国的30来个分公司经理全部培训了,分公司下面的销售经理等全部都培训去了,公司照样转,可能还转得更好,人人可以被替代。这就不能单靠个人学习,而要靠组织学习了。

   企业要让人人可被替代,就要完成知识沉淀。企业大学是沉淀公司知识的地方,生产的知识产品和知识人才,可以说是企业的人才加工厂,公司一批毛胚,从这边进去,从那边出来了职业的管理者,或专业的技术人员。就象一个生产火腿肠的工厂,这边猪进去,那边火腿肠出来。建设一个物理的工厂需要时间,需要投入,有风险。建设一个人才的工厂同样需要时间,投入,同样与失败的风险。所以作为企业来说急不得。那些世界著名大学是多少年建成的?哈佛,甚至国内的清华大学也有100年以上的历史了。所以企业大学是长期的任务,甚至是长期投入。所以急功近利要不得,否则就只能是一个简单的培训学校,而不可能是指导企业人自主学习的企业大学了。

 企业大学之一: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

  其实企业大学,无论是为企业的战略服务,还是为员工的发展服务,最后都要落实到员工身上。而大多数企业,员工学习是自发的,缺乏指引,更缺乏效率。员工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培训,不参加哪个,员工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而不看那本,员工为什么要分享,而不是把自己的经验保密,员工为什么要写自己的案例出来,而不是记在脑子里。这些都需要企业引导,而引导的核心是组织学习,而不是个人学习。个人学习得好了,只不过是让那个好学的员工,多了跳槽的机会和筹码,对企业有什么帮助呢?前几年就听说过,有的老板心血来潮地派高管,去参加所谓的“成功学培训”,回来后他们纷纷要“成功”,出去创业去了,把现在的老板当成了对手。最后优秀的好学的员工都走了,而留下来的是企业想淘汰的员工,这难道是学习的目的吗?对员工是,但对老板和企业来说不是。

  这是个人学习的弊端,而如果是组织学习的话,可以克服这些缺点,达到即便是人走了,但知识得到了沉淀,后续员工可以快速上手的目的。以上是从学习的角度来分析,建设企业大学的两个核心目的,一个是变个人学习为组织学习,另一个是完成企业的知识沉淀,总之企业大学让企业员工,人人都成为可以被替代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8565.html

更多阅读

人大附中学子成长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

20年辉煌之路:从“数学天才”到“金融英才”发布日期:2010-05-0719:30:22  IDG资本创始合伙人杨锐(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杨锐,1986-1991年就读于人大附中第二届数学实验班。随后考取北京大学化学系。1996年北大本科(含一年军训)毕业后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

海涛法师:从个人安乐到宇宙责任采访整理/张素闻 (2007年9月采访于广州光孝寺菩提甘露坊)海涛法师1959年出生在台湾高雄一个传统的宗教家庭中,俗名黄荣享,生得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父辈家境殷实,福报深厚,自小就享受安乐与富足的家庭生活。黄

周采芹:从“中国娃娃”到“贾母”的传奇人生_真水无香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美丽的中国少女,带着满满的行囊,独自踏上了前往伦敦的旅途,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奇遇。美丽聪慧,高贵典雅的她是英国同学眼中的“东方公主”,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娃娃,她如一朵娇艳的牡丹绽放在戏剧舞台上,似一汪清泉流淌

李旭东:从个人投资者到私募大鳄

在股海中挑战自我。现年32岁的李旭东1999年涉足股市,2000年辞职专心在家炒股。他应聘到证券公司和投资公司,先后做过客服、操盘手、投资顾问等工作,2003年通过国家证券资格考试,多次在模拟比赛和实战比赛中表现不俗。在短短3年时间完成

声明:《企业大学之一:从个人学习到组织学习》为网友深海不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