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刊特约作者 李山泉(美
三月份美国股票市场从低点的强力反弹,对于恢复投资人的信心而言,实在是及时且弥足珍贵的礼物。对市场未来的走向人们会有各式各样的争论,或认为是熊市的昙花一现;或认为是未来牛市的开端等,但在笔者看来,我们正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变革时期。 就金融行业而言,大规模金融机构倒闭似乎已经成为过去。但在经济层面上,困难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一些领域甚至有继续恶化的可能。所以,这些问题反映在股票市场上,投资人很可能会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波动幅度较大的时期。好坏消息交互影响,股市会随之起舞而上上下下,乐观谨慎的投资策略似乎比较现实。我想谈谈金融危机以后,华尔街未来的可能变化,以及金融行业的新趋势等问题。 我在以往的文章中提到过,金融危机过后,无论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会试图发现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都会寻找制度本身、管理上或是监管上的各种漏洞。虽然在房屋着火的时候,救火的压力使大家还顾不上查找失火的原因,也无法规划房屋的重建方案,但随着救火告一段落,这些都将逐步成为舆论关注的重点。例如,美国证监会已经把恢复卖空法则(up-tick rule)等交给国会审议。除此以外,还有很多重大的变化在酝酿当中,在此先列举一些与大家分享。 首先,对冲基金将面临新的操作环境。在G20峰会上,20国的首脑达成了基本的共识,就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20国的首脑不可能就具体内容有详细的解释,目前更没有一个专门的国际机构来具体执行监管的职能。一个最大的可能的结果是,各个国家有可能会看紧自家资本市场的门户,使对冲基金在进出这些市场的时候受到更大的约束。除此以外,就是欧美国家有可能增加新的对冲基金管理的立法,增加对冲基金的透明度、强化审批和报告制度等等。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些措施都将使对冲基金在操作上的灵活性打很大折扣,也会影响到对冲基金的回报。而且这种立法估计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 过于严苛的立法将使对冲基金失去相对于共同基金或其他保守投资形式的本质区别,而从根本上限制了对冲基金的发展;过于放松的条款又不可能与政治大环境所提出的要求相适应。因此,这方面的立法可能要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争吵很久,这在客观上将不利于对冲基金的运作和发展。 第二,华尔街主管们的报酬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自从奥巴马主政白宫以来,曾经几次批评华尔街的红利制度,不仅引起了国会的关注,更让普通老百姓为之愤慨。从目前的若干动议来看,与绩效挂钩可能是变化的主轴。但最关键的是如何落实以及在数量上如何界定。政府已经介入的金融机构毫无疑问将会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政府的介入不是永久性的。政府撤出以后呢?通过国会立法规范企业的报酬几乎不可能,因为这将违背美国的自由企业精神。不过有一个趋势是可以肯定的,即华尔街主管们的报酬可能会被严加看管。不过具体谁来看管,是国会通过立法,还是股东们或是董事会,这倒是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另外,华尔街在红利制度上的一个可能变化是,如何解决个别人员为使自己利益最大化,而把巨大的风险转嫁给企业的问题。也就是说如何防止过分贪婪的行为,而从制度上保证把总体风险控制在适当水平的问题。至于华尔街普通雇员的报酬估计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与绩效挂钩的这种契约关系被证明是竞争社会较为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尽管如此,华尔街在报酬问题上将会趋于更为保守,这当然也是企业社会形象的一部分。 第三,华尔街金融创新的脚步可能会放慢。金融危机发生在信用领域,重灾区也在信用以及与信用相关的领域。例如,以房屋抵押贷款为基础的各种重新打包债券的开发,信用违约置换(掉期)等,都是通过金融创新推向了市场。实际上,金融危机不能完全责怪金融创新。在我看来,问题的症结应该是这些金融创新没有得到适当的监管。尽管如此,加强监管的结果可能会使这个领域的发展速度大大放慢。一个直接的结果是,这会使这个领域失去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会间接地影响到教育领域,那些曾经炙手可热的数量模型和金融工程等专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以外,华尔街可能的变动还有很多,例如,金融机构的可能调整、企业资产评估方法的可能变化,以及政府介入和撤出企业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等。 (作者系美国奥本海默基金公司董事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