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 第6节:第一章 华尔街为什么牵动世界(6)



系列专题:《华尔街如何在旧市中重生:华尔街风云》

  再打一个比喻,美国资本市场的衍生产品搞得太热了,热死人了,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得赶紧脱衣服,把金融衍生品全部绞杀?不是的,因为我们的衍生品发展还处在寒冬状况,还没有热起来。因此,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到了200分,应该冷下来,而我们只是60分,应该再热一点。

  美国金融危机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该学的、该做的,还得去学,还得去做,比如说金融创新就该做;第二,不该学、不该做的就千万别去学、别去做。比如说,在这次美国金融危机中,不管是投行、对冲基金,还是AIG这样的保险公司,全都栽在一些极其复杂的衍生产品上了。我在衍生产品的教学与研究领域做了很多年,我总是提醒我的学生,衍生产品值得做,很有用,它可以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如果你有什么正当需求的话,都可以通过最简单的衍生产品来满足,比如说期货、互换,最多也就期权,但国际投行发明了很多特别奇怪、特别复杂的衍生产品,就过头了。

  我教学这么多年,还从来没碰到需要使用复杂衍生产品的案例。这就说明那些非常复杂、特别刁难的衍生产品的发明,肯定起到了一些不正常的作用。我以前是学物理的,有很多学物理的朋友,他们都在华尔街工作,这些人用他们的数学才能,替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发明了各种古怪的衍生产品,华尔街就拿这些衍生产品去诱惑一些无知的投资者,这样华尔街可以从中赚点钱,我觉得这个目的非常不对。因此,我总是特别强调,在对西方资本市场分析、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千万别学那些坏的方面。

  【自由问答】

  季琦(汉庭酒店集团CEO):

  这次金融危机,你认为对美国的实体经济和中国的实体经济到底有多大影响,是毁灭性的打击吗,是像二三十年代一样变成一个经济大萧条吗?还是一个什么程度?

 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 第6节:第一章 华尔街为什么牵动世界(6)
  黄明:

  我声明一下,我不是一个宏观经济学家,但是我个人的直觉告诉我,相比1929年时的政府,现在全世界的很多政府在处理危机方面的理论和经验都丰富得多了,而且现在全球的经济比那个时候更牢固。因此,我认为,不会出现像二三十年代那样的世界性经济大萧条。

  此外,不管华尔街看上去多么不好、多么不景气,华尔街金融市场的周期性发展特征不会变化。我这次回到纽约,碰到美林CEO约翰先生,他也说到这一点,这是个发展周期,现在正好在低谷,等过几年就会好过来。所以我觉得从长远来看,能赚钱、能赢利的模式还是会有发展空间的。

  曹彤(中信银行副行长):

  黄教授,今天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华尔街危机的传播”,在地域传播上,危机已经从美国传到了欧洲,下一步会不会到亚洲?会不会引起新一轮的亚洲金融危机?

  黄明:

  也许是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亚洲很多国家的金融体系杠杆高度降低了,它的负债也谨慎多了,所以这次金融危机对亚洲的影响不是特别大。我不认为这个传播会随着时间慢慢扩散,其实该损失的很多机构已经损失了不少,假如这个时候还没有出大的问题,随着市场的逐渐稳定,危机传到亚洲的可能性还是比较有限的。

  丁国荣(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刚才您提到,我们证券行业向美国学习了20年时间,这个问题我们当时也曾经和美林CEO约翰先生探讨过。我想听听您的意见,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下的独立证券公司这种模式下一步可能向哪个方向发展?

  黄明:

  在美国历史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从一开始合在一起,后来又被美国政府强迫分开,之后又重新合在一起。但即使美国政府允许它们合了之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没有选择合。这一次,实在是抵抗不住危机的冲击了,他们最后还是要把自己变成了银行控股公司。有人就问道,是不是美国投行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不是投行的商业模式有问题,而是这些投行太猛了一些。这次美国的整个投资银行界,他们传统的公司金融投行部,就是帮企业上市的部门没有亏损,亏损的全是自营业务。在股东的强大压力下,在投行之间的残酷竞争下,美国的投行变得太贪婪、太猛了一点,把杠杆率拉得太大,把它们自己做成了高杠杆的对冲基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8263.html

更多阅读

声明:《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 第6节:第一章 华尔街为什么牵动世界(6)》为网友坐在墙上等红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