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中国式领导力12项修炼:领袖兵法》
很多人都有智慧,魔鬼也有智慧。但是如果你的心不是纯净的,心不是中道的,你的心可能被邪道所用,那就只能叫智慧而不能叫“般若”。只有你的智慧是纯净的,才叫般若。从这个角度讲,佛学在分析做决断的时候,确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角度和思路。 其实,除了领导人之外,每个人都在做决断。遇到一个钱包,捡还是不捡,这也是决断。街上遇到一些事和你没关系,是上前还是退后,这也是一种决断。是现在买房子还是明天买房子,这不也是决断吗? 但领导者的更多决断是针对组织的,中道决断要求领导者要根据内外环境的变迁做出合理的决策,依据决策做出合适的调整,即阶段性调整。阶段性的调整实际就是决断的过程。而决断的过程一般包括六个字:“止、定、静、安、虑、得”。 止:是知止,就是知道应该采取怎样的立场才是合理的。一切为公不为私是思考的出发点,应该是合理的选择。“止”可以看做是决断的选择目标。 定:就是讲决策以正大为目标,有意志就会有定向。如管理者站在正大光明的立场,就会有定见。 静:依据决策者所秉持的定向,潜心研究相关的信息,心不妄动,自然能静。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决策者如果缺乏定向,势必心慌意乱,无法潜心研究,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合用的信息。当然,定向有偏差,心情不能静下来,也是一种警示的信号,必须自己妥为调整,务求心安,才知定向无误。“静”才能寻找到一些可替代性的方案。 安、虑:即能心不妄动而潜心研究,那么无论决策者坐、卧、行、立都能详思熟虑各种信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所以能安。决策者心安,不会因紧张不安做出错误判断。决策者能安,必能思考精微详尽。这样精密、详尽的思虑,必然可以获得合理满意的决策,即为能“得”。“安”是多方面搜集有关的资料;“虑”是分析和判断。
![第10节:第1项 修炼:决断中道(8)](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90277659106.jpeg)
得:即获得合理的决策,当然能够在此一阶段中“止于至善”。然后再依据变化,寻找下一阶段的决策,以便做好阶段性调整。 这就是《礼记·大学》中所说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领导者获得合理的决策,则一切事物的本末终始无不了然。这时可以按照轻重缓急,制订计划,顺序执行,适时考核,调整误差,寻求满意的效果。 浙江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的决策思路首先是“知止”。万向选择主业,是经过多次反复论证,排除了发展整车的思路,而选择了以多品种、大批量发展汽车零部件为主业。目标的选择很重要,一定要懂得战略的选择和放弃。如果当年万向选择生产汽车,投资几百亿,负债累累,不知道万向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所以,“知止”而后才能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