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中国式领导力12项修炼:领袖兵法》
愿景在刚开始提出的时候,只是一些故事,是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领导者只有把这些故事放在战略和文化规范里,把它分解成各种各样的目标,并认真执行的时候,愿景才可能真正实现。 第六,阶段性目标要持续实现 领导者提出一个愿景,如果目标很远大,阶段性目标长期实现不了,人们就会产生挫折感。在企业里面,大愿景应该有阶段性。一段时间内要实现什么样的具体目标,这样就逐渐逼近了愿景,并最终实现更大的目标。所以,愿景一定要有阶段性,阶段性目标不断实现,让大家有不断实现目标的感受。 所谓阶段性目标的不断实现,就是要求把愿景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让人们觉得可信。比如有的企业家提出:我们5年后将进入世界500强,我们每个人进入世界500强以后的资产会是多少。但是,企业家说完了以后并没有把500强目标放在战略里面来,也没有在考核指标里体现出来。 大家肯定觉得领导者应该对目标进行年度分解:第1年我们完成目标是多少,大家的收入应该怎么涨;然后是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阶段性目标不断实现,这样,最终愿景才有可能实现。 第七,愿景要与团队成员利益相关 领导者所提的愿景一定要和团队成员利益相关,不要提那些和团队成员利益无关的愿景,无关的事情他没兴趣。只有和团队成员利益相关,愿景对他们才能发挥作用。所以,领导者一定要站在团队成员的角度,而不是仅仅站在领导者自己的角度来提出愿景。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的团队,成员,孙悟空、猪八戒这些人,每个人心里都有私念。孙悟空愿意加入这个团队吗?当时他不是受苦受难吗,只有师父能救他。猪八戒也是个犯错误的人,因为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才有可能赎罪,才有可能脱胎换骨。沙僧也是这样。把这一帮人聚在一起,怎样能够让他们团结起来是个很大的难题? 观音菩萨和唐僧有办法。首先告诉他们,合作取经有好处:第一,你们可以获得解脱;第二,你们都可以成佛。谁不想成佛啊,成佛是多么崇高的目标啊。无论是唐僧,还是观音菩萨,都告诉这些团队成员,你们加入团队,不是为了帮助唐僧,是帮助你自己,是因为你可以成佛,可以实现你解脱的希望愿望。我觉得,这是团队成员肯为唐僧卖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领导者提出愿景一定要跟团队所有成员相关。所谓愿景不仅仅是公司的愿景,应该是团队成员共同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