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恩惠:够了》
对于凯恩斯来说,经济是一个肮脏的游戏,商业的收入和支出是一种污秽的负担,人类应该尽早摆脱它。凯恩斯预言道:“一旦我们驶出经济需要的隧道,来到日光之下,我们将回归宗教或者传统道德中那些最确定和必然的原则——贪婪是邪恶的,放高利贷是罪恶的,对金钱的贪恋亦是可憎的……我们应该将结果看得比手段更重要,将有益看得比有用更重要。我们应该尊敬那些教会我们如何把每一天、每一小时都过得有意义的人。”
![我们孩子足够坚强吗2 第25节:第七章 增长足够了(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81867080306.jpeg)
战后螺旋式迅速增长的消费对制造商来说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不一定有益于人类或者整个地球。20世纪70年代一波新思潮浮出水面,指出了限制我们指数级的增长的必要性。 最著名的例子是两本著作,E.E.舒马赫(E.E Schumacher)的《小即是美:以人为念的经济学》(Small Is Beautiful: Economics As If People Mattered)和高级咨询机构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Limits to Growth)。后者挑战了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假定之一——地球给我们提供的资源供给是无限的,能够满足我们持续增长的经济繁荣所需的一切。自从这本书出版后,我们日益意识到我们的生态系统是脆弱的,永恒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的,每一次我们获取和消费都有可能使我们子孙的世界变得更糟。到20世纪80年代末,甚至《太阳报》也指派了自己的绿色通讯员。如今最乐观的西方消费者的良心也会经常被对生态破坏的认识所刺痛。那么,为什么什么都没有改变呢?为什么当我们知道这样做可能造成灾祸,我们的文化仍然要求我们继续增长、奋斗、生产和消费更多呢? 经济科学长期以来都试图解释增长背后的压力。最早的尝试之一是萨伊定律,它从根本上判定是供应创造了需求。法国人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 Say)在19世纪初系统地阐述了这个理论,工业革命早期,煤炭能源的使用明显地推动了欧洲许多采煤国家的经济发展。反过来,这些国家在购买铁制品上花费了更多的金钱,这意味着需要生产的铁制品,也意味着需要使用更多的煤炭。萨伊定律帮助解释了为什么当我们在拥有一些闲钱时会购置那么多不需要的商品,以及为什么当电费很便宜时我们会点亮过多的电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