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透视职场明争暗斗最真内幕:人事总监》
一直不都这么搞的吗?值得挑明了说吗?平常跟老刘关系还可以,难道就为了这个金牌经销商他就跟我翻脸?做不了金牌,他金泰现在至少还是银牌经销商嘛,干吗说那些话?干吗逼那么急?他到底想干吗? 肖兵又点燃了一根烟,闷闷地琢磨着。这时,同事小张敲了敲门,探了个头进来说:"肖经理,楼下保安又来打招呼了,让你把窗户关上。"肖兵这才感到一丝寒战,回过头去关窗。 更寒的还在后头。 2 外企的年会是个开心的日子,大奖、游戏、丰盛的晚宴,甚至还可以捉弄那些平常高高在上的老板,而不至于引起他们的不快:有也得忍着,因为这是个节日。 斯泰尔斯公司今年的年会跟往年的不相同,原因是全球CEO肖恩·霍克亲自参加。 "侬好!"像极了美国财长保尔森的霍克用刚学会的上海话向大家问好,下面立刻爆发一阵哄笑,霍克也笑了起来,白种人稍微一激动,脸就显得特别的红。他有理由开心地大笑,公司今年在中国的销售突破了20亿。过去,中国市场对总部来说,只是个区域性市场,公司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带有战略布局的味道,但也仅仅停留在投石问路的阶段。好比站在上海看西安市场,固然觉得潜力巨大,但还不至于关系到公司的整体布局。从2000年以来,中国市场的变化开始让总部坐不住了,每年30%~40%的增长速度足以让任何一家跨国公司都不敢小觑。对某些公司来说,中国,与其说是个市场,不如说是全球业绩的遮羞布。 简单的寒暄之后,肖恩·霍克说:"在斯泰尔斯公司的销售额的图表上,我们好久都没有看到过一排向右渐次增高的柱子了,这排柱子就在中国。去年,中国地区的销售增长排名全球第一,我代表公司的董事会向各位中国同事表示我们的谢意。为了保持这种增长的良好势头,我们将要强化中国区的组织架构,把它提升到‘大中华‘的层面,突出其在全球架构中的重要地位。""大中华"的英文是Greater China,霍克一语双关地说,"中国市场不仅要great, greater,更要greatest!让我们为这一天的到来举杯!" 配合着激昂的音乐和众人的掌声,霍克举起了酒杯,会场一片沸腾,中国式的干杯是通过酒杯敲桌子的方式来进行的,顿时,哐啷哐啷响成一片。这些人中,有个人的笑显得有些机械,因为就他的位子来说,应该笑得更持久、更热烈一点的。他就是中国区总经理,上海人袁克敏。

袁克敏是在2001年斯泰尔斯成立中国区时加入的。此前,他经营着自己的公司,专门经销各类日化产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当年到中国投石问路的斯泰尔斯公司高级副总裁、国际业务部总监中国通白乐年认识了,后者非常赏识袁克敏豪爽的性格和敏锐的商业感觉,以及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于是,在白乐年的游说下,袁克敏加入了斯泰尔斯,坐上了中国区总经理的交椅。 中国区刚成立那几年,袁克敏顺风顺水,总部要资源给资源,要政策给政策,而且美国派过来的老外也不多,就算有,也基本上是生产方面的管理人员,从不对袁克敏指手画脚。管理团队的组建方面,美国总部也充分放权,于是袁克敏大量引入本土管理人员,也从其他外企挖了一些职业经理人过来,其中就有威廉·贺和肖兵等人,短短几年,一个袁家班就在斯泰尔斯中国区风生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