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踢翻求职门槛:决战就业》
第三节从弱势中找优势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何尝不是这样呢? 每一个人都有他最适合的工作,适合就是最好的。我们一直在强调做好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就是选好自己的工作,找到那个最适合自己的。如果你做的工作不适合自己,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容易成功,就像骏马再怎么骠悍也不可能比牛耕地好。 学校名气不大、专业不是热门、学科成绩不理想、没有受过奖励、学习成绩普通、没有工作经验、个人形象不佳等,这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弱势。但这种弱势并不会成为你就业的障碍,北大、清华的学生就业领域跟普通高校学生就业领域是不一样的,中小型企业一般不会录用北大、清华的学生,他怕留不住人。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到中小型企业就职就比较有优势,而且同样会有很好的个人发展。 企业对大学毕业生也会进行分类,现在企业招聘都非常理性,只选自己需要的,不选所谓最好的,“择优录用”是有前提范围的。企业在招聘时对学历和能力的要求与岗位需求的匹配,一般也是有清晰定位的。 总之,奔驰和宝马只能卖给消费奔驰和宝马的人,桑塔纳和富康只能卖给消费桑塔纳和富康的人,奔驰抢不了桑塔纳的生意。只要我们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摆正自己的心态,取长补短,变弱势为优势,依然可以横空出世笑傲江湖。下面我们就从几个自认为是弱势的方面来分析一下如何找到优势。 1. 学校没有名气 高考时我们都希望能进入一流学府,一是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二是将来可借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但是更多的人最终还是进入了普通高校,我并不觉得高校有什么一流和二流之分,只是因为学校历史、名人、规模、科研成果等,使社会产生了不同的认同度,所以在当今社会上有了名校一说。历史悠久和名人辈出的高等学府确实在社会上有着先天的影响优势,但好学校也有低能力的学生,普通高校也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普通高校在名气上确实不能同北大、清华相比,但不同学校专业设置和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定位不明确,看到什么好单位、好岗位都想应聘,普通高校毕业生很可能就处在弱势,会徒劳无功,甚至还因此打击自己的信心。
![第9节:第三节从弱势中找优势(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73457191966.jpeg)
要相信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市场,只要满足市场需求,聪明的商家不论在哪个市场,都可以赚到大钱。 如果学校名气很大,就可以将学校名气作为个人优势,这是品牌效应;如果学校没有名气,就要从专业课程提炼个人优势,这是技术优势;如果专业也没有名气,就要从个人自身发掘优势,突出个人实力,这是质量优势。总之,并非毕业名校就占有绝对优势,大型国有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也许冲着学校名气招聘,但中小企业往往有着小庙养不起大和尚的思想,而不愿意招聘名校的学生,这时普通高校反而是一种优势。所以,优势也是相对特定区域而言的,同一属性在这个区域是优势,在另一个区域也许就是弱势,就像打仗时坦克在平原作战是优势,在山林巷道作战就是弱势。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找到合适的地方去发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