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节:引爆——中国企业的唯一选择(2)
系列专题:《精准制导的品牌核爆炸模型:引爆》
在今天,民族品牌不仅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任,更承担着改变中国国家品牌形象的历史重任。多年来,在世界的眼中,中国是落后的象征,中国品牌是廉价和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尽管我们已经能够制造出令人自豪的高质量和高科技含量的优异产品,但长久的误解和固化思维使我们的品牌形象还没有能够同步更新。 品牌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民族品牌代表着国家产业的高端水平,民族品牌更代表着国家的国际形象,他们承载着重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历史责任。 不仅如此,品牌还是市场竞争的至胜利器。一个企业尽管拥有了核心竞争力及优秀的资源,如果不能最后表达为品牌竞争力,则很难为最大范围的消费者所感知,在市场上也不会有号召力。相比国际强势品牌,品牌竞争力是目前民族企业最为缺乏,但恰恰也是我们在国际市场决战中最为关键的能力。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曾不无忧虑地指出: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380。中国出口的衬衫平均一件只有30~40美分的利润,还要老是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折磨。中国的真正崛起必须实现创造大量的世界级民族品牌。
3、中国必须孕育出自己的强大的世界级品牌 40年以前的“德国制造”、30年前的“日本制造”、20年前的“韩国制造”都曾经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与中国产品类似的风波,在战胜这些挑战之后,他们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实力也发生了质的飞跃。我们认为,在企业走向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都要经历一个遭遇广泛质疑与挑战的“临界点”。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经过20多年的迅猛增长,如今也开始遭遇这一“临界点”。但同时我也坚定地认为,只有这样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市场环境,才能够真正催生和孕育出一批世界级的民族品牌。 今天,打造中国品牌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在了民族企业的头上。我们也到了,海尔、联想等这样优秀企业已经逼近品牌百强,大量的民族品牌企业正在茁壮成长,打造“世界级”品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2007年,中国果汁行业领袖品牌汇源果汁,以自己的品质与实力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在遭遇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一个月四次检查的“特殊待遇”后,汇源的品质终于让美国专家折服了。 “如果我回到美国,再次拿起一瓶果汁来喝的时候,如果我看到这是在中国加工的话,我就会非常有信心,因为我是亲眼看到的,我也了解到中国政府,采取了最直接的措施来保证质量安全。”这是美国卫生部长莱维特的一席话,它引起了所有美国与会专家们的共鸣。 回望过去,是西门子、BMW使“德国制造”成为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而如果没有索尼、松下等企业给全球消费者带来的美好品牌体验,“日本制造”也不可能真正成为高科技、高品质的象征。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一个国家的一批民族领袖品牌真正在全球崛起,这个国家的经济形象才会有本质的提升。 4、中国企业,品牌引爆势在必行! 在“品牌超生”的时代,在品牌消亡比品牌成功还要快的市场中,循规蹈矩意味着永落人后,安于现状的结果是“不进则退”。而“引爆”则是让脱颖而出代替石沉大海;让璀璨光环代替星光黯淡…… 引爆,就是在茫茫一片之中,让人们注意到你,就是使你成为焦点,就是太不寻常、太独特,以至于人们根本无法忽略。 引爆,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品牌带来质的飞跃。 引爆,可以成功改变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命运,是企业品牌腾飞的起点。
更多阅读
第六章:《中国企业营销诊断门的七大步骤之七》
连载张默闻长篇营销策划《谁把中国品牌解放之127》 第六章:《中国企业营销诊断门的七大步骤之七:写一份漂亮的诊断报告》 营销诊断就是大事件,不是小问题。这样一个庞大的工程这样一个千丝万缕的系统,把营销一件件繁杂的
第六章:《中国企业营销诊断门的七大步骤之三:诊断内幕》
连载张默闻长篇营销策划《谁把中国品牌解放之124--125》 第六章:《中国企业营销诊断门的七大步骤之三:诊断内幕1》给企业做营销诊断,是和企业的所有人打交道。我们没有时间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但是我们要用比企业快100倍的学习能
第六章:《中国企业营销诊断门的七大步骤之二》
连载张默闻长篇营销策划《谁把中国品牌解放之122》 第六章:《中国企业营销诊断门的七大步骤之二:当诊断医生的动机和诊断的意义》做营销策划,不诊断,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繁衍权。与企业合作是辛苦的劳动,你不仅要做他们的朋友,做他
企业生存法则 第12节:第一章 企业的生存目的(10)
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诊断: ? 企业是典型的规模增长模式; ? 边际效益比值小于1,成本增长的幅度高于利润增长的幅度,赢利能力呈递减走势; ? 价值实现形式没有与时俱进(由卖产品和服务向卖品牌和标准转型
企业生存目的概念 第10节:第一章 企业的生存目的(8)
系列专题:《成功商业模式设计指南:商道逻辑》 企业在营销管控过程中,注重的往往是成本,很少在价值的增加和创造上下功夫,实际上我们应该关注成本更要关注价值的增加,而且要言行一致。在前面讲的老太太卖苹果的案例中,如果老太太在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