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非同寻常的人际交往技能助你成功:情商》
判定事情不是黑就是白,非好即坏。“我要不就很完美,要不然就一无是处。”一切都不 存在中间地带。例如,一次考试当中你没得到A,而只得了B,你因自己的“愚蠢”而沮丧,但其实得了B也应该感到高兴。 过于笼统型 通过某一件事或一个小的细节就乱下结论,以偏概全。发生过一件坏事就断定坏事会一直出现。因为偶然的一次车祸就决定从此不开车,在你看来车子就是危险物,只要一开车就会出事故。 思想阅读 总在脑子里“了解”别人在想什么,猜测别人的行为,但是不说出来。我们尤其喜欢 猜别人是怎么想自己的。你是不是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觉得他们肯定在想我…(如很笨啊、无聊、一点魅力都没有、完全不着调等).”?相信我,你要是真能读懂别人的思想,你就应该去智力服务中心应聘。那里的人可能对你比较感兴趣。 灾难型 总在“期待”灾难。当发现或听到问题的时候,就开始想“很多如果的事”,“悲剧 会不会真的发生?“,“要是发生在我身上怎么办?”。通常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夸大事情的“恐惧性”。我们不仅要担心一场不可能的悲剧,还要操心一旦发生了会无法承受。 个人化 这种人觉得所有的事情多多少少跟自己有关,还爱跟别人比较,非得比出个谁聪明,谁 漂亮。自己最近去看了一场麦当娜的演唱会,要是有人说他不是麦当那的粉丝,你就会觉得他是在批评你对音乐的品位(但其实别人只是在表达一种个人的喜好)。 控制幻想型 外在条件受到限制就觉得自己无能,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命运的罪人,这是一种控制型幻想,幻想对身边每个人的幸福和痛苦都有责任,容易出现要么“都是我的错”,要么就是“都不是我的错”。 公平幻想型 我们觉得公平的事情,别人却不认同,因此产生怨恨。这就是严格思维的表现----“我 是正确的,你为什么不赞同?” 责备型 认为别人应该对我们的痛苦负责,碰到任何问题都自我责备,这是“罪犯”精神,总觉 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负责,什么也做不了。 “应该”型 这种人有一张长长的清单,上面列满了“铁规则”,要求自己和别人该怎么做。谁要是违反了这些规则就会惹怒他们,自己违反了则会觉得惭愧。当别人的行为跟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相左,我们就会感觉到不安。当别人没有按照我们的原则去生存,我们甚至会跟他们吵架或断交。 情感推理型 觉得自己的感觉一定是正确的。我们觉得某事愚蠢或无聊,这件事情就一定不对或没劲。这种人不会去核实事实,只会任凭自己的情感来做决定。 改变幻想型 期待通过施压或是劝诱来改变他人,让别人来适应自己。一旦觉得自己的幸福和希望都

寄托在别人的行为上,我们往往就会以这种方式来试图改变别人。凡事都苛求“完美”,我们要求什么,他人就要做什么,否则我们就会产生不安的情绪。 全球化 通过一两个消极观点总括出一整套消极判断。例如,有人去某个国家旅游,这个国家的 某一两个居民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于是他就判定这个国家的人民都不是什么好人。 14.“坚持真理”型 坚持不懈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和行为是正确的。任何错误的东西都是无法想象的,不管花多少时间精力都要证明“真理”。有句话这么说的“真理比幸福更重要”,有些人甚至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有人为了坚持真理,甚至不顾朋友的离弃,到死都还在苦苦证明自己的真理多么正确。 上天回报幻想型 这种人期待着所有的付出都能得到回报,最好是有人帮忙记下自己所有的付出。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和认可,他们就会痛苦。这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为“受难型”,是一种传统的“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的思考形式。这种人认为快乐的来源就是做好事,因为他们总在期待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