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非营利机构的发展



系列专题:汶川大地震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念日。那撕心裂肺、震撼人心的场面还历历在目,一年时光却已悄然过去。一个民族的进步通常会与战争、灾难、竞争三种跨越式契机相联系。

    汶川地震给了我们这个民族不能承受之重,却给了我们反思的机会。很多人都意识到汶川地震中大量民间力量的崛起和所起的重大作用。是的,无论这些民间力量是NPO甚至单个的自愿者,都以地震为契机为中国的公民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有力推动。赈灾和重建中,中国NPO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突破性新生力量。同时,中国要走好市场经济这条路,就必须完善相应的软性要素建设,除了市场要素外,一些重要的社会组织、非政府的民间组织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社会应有的基本要素。

    19世纪30年代,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访问期间,感受到美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独特的志愿精神。他认为正是这种精神,才造就了美国的繁荣。自此,人们开始认识到非营利机构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而最近我的美国之旅也同样强烈感受到美国非营利组织体系之成熟和极大的社会功效。我所参加的Milken Institute全球论坛和访问的兰德公司以及其他智库等都是美国知名的非营利机构。

  非营利性组织 (nonprofit organization) 一般是指这类组织的运营目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而是追求拟定的社会目标,非营利性组织并不等于没有盈利;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那些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并可为捐赠人减免税的组织。

    建立大量的非营利机构是美国社会和公民习以为常的价值观,而且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珍贵传统。非营利机构首先是不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机构,二级组数据可以见出其对美国社会的可巨大影响。首先,整个美国有超过130万家慈善组织,他们在医疗、教育、社会福利、艺术、外交事务、社会民主等七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社会批判者的角色。

 汶川大地震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非营利机构的发展

    其次,非营利组织对美国的经济有巨大影响。收入方面,非营利组织每年总收入超过1.1万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0%,排名世界第七。人员方面,美国非营利组织雇用的员工有1200万人,占美国劳动力的7.2%,远远超过美国联邦和州政府的雇用人数,其增长的比例也超过了营利企业。美国非营利组织不仅有大量雇用人员,还有一亿美国人以自愿者、捐献者或者其他形式为美国非营利组织服务。

    再次,成熟的公民社会体系使非营利组织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有总额3060亿美元善款捐赠给非赢利组织。其中个人捐赠就有2290亿美元,营利企业的捐赠接近160亿美元。

    在美国,非营利组织视推动政策的合理性为其重要任务,研究、教育、宣传、监察政策是其重要职能。同时,非营利机构还关注百姓生活,致力于提高大众的生活品质和社会和谐。

    由此可见,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非营利组织的建立上遥遥领先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中国要和谐发展,也需要大力加强发展非盈利组织的功能和作用。

    国内的非营利机构之概念形成的较晚。又于我们的体制原因,原来的救灾、扶贫等一些社会福利性工作,基本上是由民政系统的各部门在做。社会慈善事业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属于空白。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为了和国际接轨,国内相继成立了一些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这些机构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空缺。但由于公民社会的概念和国内企业的不成熟,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和企业对社会的义务概念基本没有形成。造成了这些非营利机构在一开始就面临资金来源、合法性、人员组成等难题。造成了中国非营利机构的发展较缓慢。

    据说日本、台湾NPO的发展和壮大,很大原因在于阪神大地震和台湾“9·21”大地震中积极参与了救援活动,从而获得官方认可。汶川地震同样使身在灾区的成都成为中国NPO的中心,从这一点看中国NPO的发展还是大有希望的。

    NPO不是政府,不靠权力驱动;也不是经济体,尤其不靠经济利益驱动。它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因为各种原因,与以美国NOP为代表的国际相对成熟的运作模式相比,国内NPO还刚刚起步。不过,随着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推进,公民社会必将日益形成,NPO崛起是必须也是必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6344.html

更多阅读

声明:《汶川大地震 从汶川大地震看中国非营利机构的发展》为网友惢很尛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