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4)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6)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不断完善;实行了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落实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加强了财务监督和风险控制,实行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试行了国有企业董事会制度,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

 第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4)
  总之,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国有企业效益显著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显著增强。2002~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销售收入、实现利润、上缴税金年均分别增长18.6%、36%、20.4%。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的发展情况更加令人振奋,这5年中央企业平均每年资产总额增加1.5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石油,销售收入增加1.3万亿元,实现利润增加1500亿元,上缴税金增加1000亿元;2007年,上缴税金8805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17.6%。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发展情况

  我国国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不论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在改革开放的前期,企业内部都有管理规章制度,虽然这些规章制度没有被称为内部控制制度,但其实质体现的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改革开放后,随着对西方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的引进与学习,我国的一些企业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开始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构建本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概括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状况,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

  (1)计划经济时期主要依赖于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的内部控制阶段。这一时期,国有企业的目标是为实现国家计划服务,国家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计划控制,由于国家计划规避了大部分市场风险,国有企业内部的有关控制制度主要来源于国家有关规章制度,具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

  (2)改革初期的内部控制缺失阶段。改革初期,为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对生产力的禁锢,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简政放权、提高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性的措施,如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承包经营责任制、利润留成、盈亏包干等。在这一时期,国家计划对企业的影响日渐减少,企业的自主经营权逐步扩大,原来依赖于国家有关规章制度的内部控制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企业健康成长的需要,但制度改革与人们头脑中思维的变革存在距离,人们关注的焦点是企业经营权的下放和职工积极性的调动,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执行上的空白,忽视了内部控制的跟进和强化。

  (3)20世纪90年代后内部控制起步成长时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思路,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下的微观个体,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与风险,一些企业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的建设,特别是《萨班斯法案》颁布后,在美国上市的企业都要按照该法案的要求制定并披露其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而推动一批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按照COSO框架进一步完备了自身的内部控制系统。同时,我国政府也开始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推行力度,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如: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并对内部控制的定义、内容等作出了规定。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该法在第二十七条明确提出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08年6月财政部等5部委联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6212.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一)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经验  (1)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的核心环节。  (2)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建立了权力制衡关系。  (3)国有

第6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

第60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0)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扎实推进。试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董事会负责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使董事会成员对决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更

第5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国家通过出资人管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外派监事会等措施,防止和克服内部人控制,但这些大都是外部监督和事后监督,若不从企业法人治理上下手,就难以从体制上遏制住内部人控制。  三、国

第58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8)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前瞻性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越来越

声明:《第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4)》为网友人丑心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