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有本至圣的武功典籍叫《葵花宝典》,所传“登峰造极、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武功,却让武林豪杰们望而却步——武侠巨著《笑傲江湖》里,为什么非要给《葵花宝典》加上“欲练此功,必先自宫”这一痛苦的前提条件呢? “大家”金庸,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对儒、道、佛思想理解颇深。老先生其实是在暗示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想达到至圣的境界,就必须排除一切杂念,一切欲望,修身养性,以立德信而成就武功。现实中,圣人的这一套准则在各行各业都应该是行得通的。
![欲练此功必先自宫笑话 欲去库存 必先“自宫”](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09530369780370.jpeg)
最近的酒行业风声鹤唳,水深火热,各个企业库存陡增。去库存化时代下,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地提出了诸多高招。对此,独我觉得不以为然,因为那些都是原有思路下的战术精明,只能是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反观“黄金十年”下的中国酒业,一系列的“危机门”不就是产业另一面的很好诠释和总结吗?怨天尤人的抱怨和自欺欺人的赞美以及营销战术上的精明,只能使人在歧途上顽固不化,库存也只会越累积越多! 我们知道,世界葡萄酒产业存在着新、旧世界两个阵营。新世界的道路,就是无限制的工业复制,以期望达到自我利益的无限化、最大化。新世界葡萄酒,口感好、成本低、性价比高,但市场规律也造成其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库存化危机问题。旧世界葡萄酒,坚持特色和小众化,坚持信誉积累,甚至不惜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范和背书。它们始终不为市场所诱惑,坚持自我特色和在此前提下的小众化产量。所产年份葡萄酒能够经得起检验就是很好的例证。所以,才铸就了大、小拉菲等蜚声世界的顶级奢侈品品牌和葡萄酒名酒庄聚集波尔多。 众所周知,茅台建国后曾异地迁建,最后不得不遗留下一个珍酒厂而告终。这说明什么问题,名优酒的生产环境具有区域性这一前提条件的严格限制。但是,有人却提出了销售千亿这种不着边际的远大目标和宏大规模的扩建计划。地方政府甚至推波助澜地提出打造“中国酒都”的响亮口号。无独有偶,四川省也提出了“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战略规划。更有许多名酒品牌,动辄千亩、百亩的扩建计划处处可闻,乃至异地偷梁换柱式的灌装这些早已经是掩耳盗铃、心照不宣的秘密。有句老话说得好: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因此,欲去库存,必先自宫。改变战略思路是酒行业,特别是名酒品牌、领袖品牌优先的痛苦思考和抉择。 还是借用书中的注解做个事前提醒吧:此功最难者在于去除秽亵之气,过此关则其它都会很简单。故常人练之,需万日方才可能练至出神入化之境。著此宝典并非要人都去自宫、练气,人应常保平常之心,不应妄动杂念。再次特别提醒;此功仍然不完善,希望各位指点并全之。大家最好都不要用自宫——自宫之后,未必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