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曾子墨热度访谈: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
第8问:
![第22节:‘世界工厂‘身陷危机,路在何方(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41461567469.jpeg)
"世界工厂"身陷危机,路在何方? 【观点】 次贷危机的直接结果就是结汇的信用丧失了。所以温州的一些制造型企业有订单也不敢去做,因为做了以后钱拿不回来,会使企业资金链断裂。 资金对于企业来讲,就像血液对于人体,一旦贫血,一旦缺血,这个人肯定就活不下去了。企业也是这样。好在温州还有民间资本的支撑。 产业升级是一个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痛苦的过程,它除了需要土地、资金的支持之外,还需要人才,需要更多的附加值、更多的科技含量。 国家的加工贸易问题,人民币开始升值,加上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 劳动合同法 》实施,整个广东地区的加工贸易都有很大的困难,受到很大影响,形势也很严峻。 定价权决定于谁是品牌,谁做得最好。做客人唯一离不开的工厂,客人唯一能选择的工厂,我们就有订单选择权,就有价格决定权。 优胜劣汰是一种经济规律。面对这种规律,政府要做的是帮助企业再创造一些好的环境,一些好的条件,让企业生存发展下去。 嘉宾: 周德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 蔡康 东莞市外经贸副局长 梁伟浩 东莞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会长 张华荣 东莞市华宝鞋业董事长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中活跃的先锋,是市场化进程中的草根力量,拥有20年来最脍炙人口的财富增长故事。现在的温州中小企业究竟面临怎样的困境?在全球通胀、人民币升值、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宏观调控紧缩银根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羽翼未丰的中小企业迎来了近几年最严峻的挑战。 【新闻回眸】 周德文:温州中小企业约8%倒闭 2008年11月16日,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首次正面回应"温州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传言。他表示,温州大约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况,而根据温州市经贸局的调查,约8%的企业倒闭。 早在2008年3月底,中央电视台《 经济半小时 》栏目播出《 温州制造,面临危机? 》专题节目,周德文在采访中表示:"温州共有30多万家中小企业,可能有20%左右的企业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况。"节目播出后,一些媒体纷纷对此进行转载或者再加工,刻意突出20%的概念,并以"倒闭"这个词替换"停工或半停工"。一时之间,温州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