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曾子墨热度访谈: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
第11问: 2009,中国经济如何脱困? 【观点】 在全世界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是一块稳定的因素。 未来中国经济依赖进出口、依赖外需会大大减少。我们主要靠拉动消费和保持投资的平稳,来保持整个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 中国和日本、美国不一样,中国还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政府已经找不到可投的项目。政府有事情可干,企业有很多事情可以干,老百姓的消费空间也很大,所有这些就是实体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 嘉宾:易纲 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80年被北京大学选派到美国留学。1980-1982年在美国哈姆林大学学习,获管理学学士学位。1982-1986年入美国伊利诺大学经济系学习,先后获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1986-1992年任印第安那大学经济系助教、副教授并获得终身教职。1994-1997年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199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2004年7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2006年10月至2007年,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主任、党委书记,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外汇管理部主任。2007年12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世界经济危机日趋严峻,影响中国经济深几许?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哪儿?金融风暴势头难止,在席卷西方金融业之后,矛头开始对准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且不良影响越来越大。中国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投资等拉动,但是现在,据官方权威发布,这些领域已经受到了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那么面对冲击,中国政府会怎么做,政策出台之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
![第49节:2009,中国经济如何脱困?(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41238363867.jpeg)
曾子墨:谈到2008年的中国经济,很多人都认为是内忧外患。对于目前中国经济的整体状况,您怎么评价? 易纲:我觉得在全世界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是一块稳定的因素。我们的基本面是良好的,这种基本面的良好主要反映在中国各方面资产负债表非常健康。比如说我们的居民储蓄率很高,有20万亿的储蓄,只有3万多亿的消费信贷、住房抵押贷款。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不到60%,目前已经是比较低的水平。我们的银行一直到最近都有改革,现在的资本充足率是历史的最高水平。银行的风险控制,还有公司的治理结构,也是历史最好的水平。你再看中国政府的资产负债表,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只有22%。我们看一个国家基本面,要看四张资产负债表,是居民一张,企业一张,政府一张,金融系统一张。中国目前这四张资产负债表都非常健康,所以中国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危机肯定要冲击到中国,但是相对而言,对我们的冲击还是很有限的。 曾子墨:那您认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易纲:金融危机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外需的下降。世界经济有可能衰退,2009年美国、欧洲、日本有可能接近零增长。这种外需的放缓对中国的出口会有打击,通过实体经济,对我们出口行业的压力体现出来。 第二个渠道就是这种恐慌的传染。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传染到中国,主要反映在民众对预期的变化上。比如说现在钢材价格跌得很厉害,因为大家的预期很坏,以至于进钢材的企业就小心起来,它不签合同,或者是推迟签合同了。在各个资产市场上也能看到这种观望情绪。这种恐慌情绪的传染也是一个负面影响。我们的宏观政策方面,就要把这两个冲击点处理好:一个是外需冲击点,我们出口可能有困难;另外一个是我们怎么样阻断这种恐慌情绪对中国市场的传染,我们在宏观政策上也要把它处理好。只要处理好这两点,我们就可以安然平稳地渡过危机。 曾子墨:正如您所说,中国的出口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所以有不少人就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担忧。因为毕竟在过去,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0%。您认为这两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能会下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