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黎明前的躁动(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40453684866.jpeg)
系列专题:《中国现代商业的演进历程:追寻商业中国》
1978年,邓小平开始了中国的改革,尽管当时无人知晓,这会把中国带往何处。更无人能想象得到,接下来30年的中国,繁荣程度将远超中国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盛世。世界开始瞩目中国,中国也开始从动乱的年代中复苏,越来越向世界敞开了大门。 远在美国的菲利普·科特勒博士,这位当时还年轻的“世界营销之父”在这一年获得了美国市场营销协会所颁发的“保尔·D·康弗斯奖”,以表彰他在市场营销学科上的杰出贡献。但恐怕1978年时他不会想到,他所创立的学科对中国将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1978年科特勒博士第一次来到中国,25年后他回忆说:“1978年我初到中国时,看见满大街只有自行车。当时我就想,中国能够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可能就是发展成为自行车生产大国。可现在,街上满是小轿车。中国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 也就是这一年,后来成为“小器之王”的梁伯强高中毕业了,这时候他只有16岁。当时实行的是小学五年,初、高中各两年的九年教育制。虽然已恢复高考,但按照当时的相关政策,梁伯强要到第二年才能参加高考,梁伯强因此和高考擦肩而过。满怀着“革命思想”的梁伯强当时只有一个志愿,那就是到“广阔天地”中去接受锻炼。他的考虑是,作为长兄,只要他去“上山下乡”,两个妹妹就可以留在母亲的身边,对能否参加高考的问题,他也没放在心上。但在1978年,“上山下乡”的政策被取消了。梁伯强被分配到了当时的广东东莞小榄镇小榄制锁二厂,因为有一手国画技术,他成了工厂的宣传文员。梁伯强显然对这个工作感到非常满意。但是一年后,小榄镇举办了一次庆祝改革开放的“菊花大会”,梁伯强作为宣传文员被抽调去搞宣传,时间将近半年。轰轰烈烈的“菊花大会”结束之后,梁伯强原来在工厂里的位置也没有了,转而被分到翻砂铸造车间,他成为一名车间工人。 这一年,在农场工作了16年后,宗庆后终于回到了杭州,回城“顶职”,成为杭州工农校办纸箱厂的业务员。这位后来成为“中国饮料营销大王”的人曾回忆说:“那时候农村可以做生意了,但城市还不可以。我办过电表厂、电风扇厂,做过生意。”宗庆后当时的“生意”,就是推着三轮车卖冰棍、卖作业本。然而这种员工,在当时并不能被领导接受,“他们(工厂领导)知道我比较能干,但是他们也知道我不太听话,因为他们不懂做生意嘛!”其间,宗庆后先后换了两个校办企业的工作。 1978年的柳传志34岁,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做工程技术员。和以后老谋深算的形象不同,11月27日这天,柳传志捧着《人民日报》居然激动不已。令他如此激动的一篇文章据他自己回忆是关于科学养牛的,但据吴晓波在《激荡三十年》里的考证却是关于科学养猪的。不过,是养牛还是养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报纸已不再天天讲阶级斗争了,人们逐渐感觉到时代就要改变了。 北京百货大楼在这一年第一次挂出了春联,他们的优秀营业员张秉贵的事迹在这年的8月上了《北京日报》,张秉贵也成为“北京市特级售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