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长期资本公司崛起与陨落:拯救华尔街》
但有意思的是,约翰·麦利威瑟之所以最后能够离开罗斯摩尔镇,靠的并不是投资,而是他对高尔夫球所抱有的热情。打高尔夫是罗斯摩尔镇每一个男孩最普通的娱乐方式,从很小的时候起,约翰·麦利威瑟就开始经常到各个公共高尔夫球场去打球,这对当地的孩子来说,绝对是不同寻常的。在蒙代尔天主教中学,约翰·麦利威瑟是学校高尔夫队的主力,为蒙代尔天主教中学夺得过两届芝加哥郊区天主教联盟高尔夫锦标赛的冠军。他还经常不辞辛苦地搭乘火车或长途汽车,到位于芝加哥南部的佛洛斯摩尔乡村俱乐部当球童。俱乐部管理人很喜欢这个勤快、讨人喜欢的年轻人,经常让他为俱乐部最富有的那些会员当球童,让他多赚一点钱,多一点机会。果然,在俱乐部一位成员的推荐之下,约翰·麦利威瑟获得了齐克·伊文斯奖学金:一项以20 世纪初一位著名高尔夫球选手命名、专为高尔夫球童提供深造机会的奖学金。在得到这笔奖学金后,约翰·麦利威瑟选择了位于伊利诺斯州(Illinois )密歇根湖畔伊文斯顿小城的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世界著名大学,是一所文理并重、教学与科研并举的大学。——译者注)。至此,在约翰·麦利威瑟的生活中,表现出了两种相互冲突的特质:首先,他具有一种来源于宗教固有价值和道德认定的团队(包括邻居和教区)归属感,并认为秩序和习俗本身就是美德;其次,约翰·麦利威瑟深刻地体会到了要取得某种优势,就必须得有相应的付出的道理。 从西北大学毕业以后,约翰·麦利威瑟在一所中学教了一年数学,然后进入芝加哥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这里,他和后来成为其华尔街主要竞争对手的农民之子乔·柯兹纳成了同班同学。在此期间,约翰·麦利威瑟一边攻读学位,一边在CAN 金融公司兼任金融分析师,直到1973 年顺利取得学位。翌年,当时还是一家小公司、以后却在世界债券市场上呼风唤雨、叱咤风云的所罗门兄弟公司,录用了这位27 岁的、有着健美身材、一双迷人眼睛和一对动人酒窝的约翰·麦利威瑟。

一直到20 世纪60 年代之前,债券交易一直都是一项非常无聊的工作。投资者通常要通过其所在地银行的信托部门买进债券,以追求固定收益。只要债券发行机构不违约,只要投资者对所购债券没有更多的意见,投资者大都会对购买债券感到满意,很少有投资者会积极地去进行债券交易。管理债券投资组合以求更高回报,或尽力跑赢指数这些理念根本就不存在。事实上当时也根本没这种指数(这其实未尝不是好事)。当时债券市场的主导人物是所罗门兄弟公司的西德尼·霍莫尔——《利率史话:公元前2000 年至今》的作者。这位具有哈佛背景的古典派人物是一位绅士风度十足的学者,而这种人几乎早已在华尔街绝迹了。 霍莫尔时代的市场特色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固定关系”:因为在他那个时代,所使用的货币是固定的,所使用的汇率是受到控制的,连黄金的价格都是固定的(每盎司35 美元)。但是,20 世纪60 年代末席卷西方国家的大通胀,一下子就摧毁了这个原本相对太平的世界。随着通胀率的不断攀升,利润率也不断上升,那些票面息率为4% 、买进时还非常吸引人的所谓金边债券(17 世纪,英国发行的政府公债带有金黄边,因此被称为“金边债券”。后来“金边债券”一词泛指所有国家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即国债。——译者注),如今的价格至少跌掉了一半以上。1971 年,美国政府终于放开了对黄金价格的管制,此后,阿拉伯国家发起了石油禁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债券持有人依然对债券能够带来稳定收益抱有幻想的话,那么,宾夕法尼亚中央铁路公司的倒闭案,则毫不留情地摧毁了这种幻想。此时,大多数债券持有者都已蒙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他们再也不对那些固定收益感到心满意足了。于是,各国政府都被迫逐渐地取消了固定利润制,并放弃了对货币的管制。一句话,“固定关系”的世界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