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艰难的路演
系列专题:《长期资本公司崛起与陨落:拯救华尔街》
艰难的路演 不幸的是,罗伯特·默顿教授的加盟,并没有给基金销售带来很明显的作用。他的想法太书生气了,而且他还一直惦记着哈佛的那些课。到了1993 年的夏天,约翰·麦利威瑟又网罗了一位学术明星马尔隆·斯科尔斯。尽管有不少学术界人士认为,马尔隆·斯科尔斯的分量要比罗伯特·默顿教授小得多,但因为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的缘故,马尔隆·斯科尔斯在华尔街的名气骤然上升。由于马尔隆·斯科尔斯同样也在所罗门兄弟公司工作过,所以,他同样和约翰·麦利威瑟以及他的团队非常熟悉。至此,由于有了两位得到过诺贝尔奖提名的金融界重量级人物的加盟,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业内的地位,一下子就变得无比高大起来(就像拥有了迈克尔·乔丹和穆罕默德·阿里一样)。“这简直就是一支梦之队。”一位最后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投资的资金管理经理如是说。 1993 年秋,美林证券急匆匆地召集了一批投资者。几辆加长的豪华房车载着几位重量级投资者,来到了位于纽约曼哈顿南端的美林证券总部。美林证券首先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情况,进行了一番演示。这些投资者在承诺一定会保守秘密后,离开了美林证券。随后,美林证券特派员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各个合伙人分成几个小组,开始进行资金募集路演。他们路演的足迹,遍及纽约、波士顿、费城、塔拉哈西、亚特兰大、芝加哥、圣路易斯、辛辛那提、麦迪逊、堪萨斯城、达拉斯、丹佛、洛杉矶、阿姆斯特丹、伦敦、马德里、巴黎、布鲁塞尔、苏黎世、罗马、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东京、中国香港、阿布扎比,以及沙特阿拉伯。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为每一位投资者设定的投资下限是1 000 万美元。 路演刚开始时,情况很不妙。约翰·麦利威瑟表现得像一名政客一样,唯恐他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泄露他们天大的秘密一样。“所有人都希望能够看到约翰·麦利威瑟,可他就是不说话。”美林证券的戴尔·梅耶不满地抱怨说。而保守的艾里克·罗森菲尔德同样也非常低调,搞得投资者一个个昏昏欲睡。格利高里·霍金斯这位罗伯特·默顿教授的学生表现得更差,竟然指望用一大堆希腊字母和代数符号,来说服投资者掏钱投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合伙人都不知道如何用故事来打动投资者,他们的演示看上去更像是数学教授在给学生讲课。另外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这个名字,也让许多投资者感到没什么兴趣,只有罗伯特·默顿教授很喜欢这个名字。事实上投资者有很多理由拒绝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第一,约翰·麦利威瑟竟然拒绝向投资者透露他的投资战略;第二,许多人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准备用如此高的财务杠杆进行运作大表震惊(奇怪的是,约翰·麦利威瑟非常小心地对此作了透露);第三,像洛克菲勒基金会、洛沃斯公司这些大机构投资者,则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将要收取的高额管理费感到不可理解。一句话,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整个计划并未经过市场检验,尤其是对那些专门向机构投资者提供咨询意见,并能够决定大笔资金投向的专业投资顾问来说,更是如此。
一直在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争取重量级投资者的约翰·麦利威瑟前往奥马哈,与大名鼎鼎的沃伦·巴菲特共进牛排晚餐。约翰·麦利威瑟心里很清楚,只要沃伦·巴菲特愿意投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么,其他的投资者就会跟进。沃伦·巴菲特像以往一样,高高兴兴地接待了约翰·麦利威瑟,并客气地对他进行了一番鼓励,但就是不愿签发支票。 在遭到美国最富有的投资者的断然拒绝以后,约翰·麦利威瑟与乔·柯兹纳进行了接触。长期以来,乔·柯兹纳一直很妒嫉所罗门兄弟公司拥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套利部门,并一直希望在高盛公司内部建立一个能够与之抗衡的相应部门。乔·柯兹纳表示,高盛公司有兴趣成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大投资者,也可以考虑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合并进高盛公司。但这两种可能最后都没实现。瑞士联合银行对约翰·麦利威瑟的计划观察了很久,但最后也没有参与投资。未能得到这些大银行的支持,确实令人感到沮丧。事实上,尽管外表一副不太在乎的样子,但约翰·麦利威瑟一直在担心,他与所罗门兄弟公司之间的关系有一天会遭到切断。所以,他迫切需要有一家大机构来为他撑腰。
更多阅读
第19节:女人的幸福女人定(19)
系列专题:《自由是幸福真意:女人的幸福女人定》 我在此不是想要宣扬“断念”的思想,绝对不是。但是当我重新打量自己,会发现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何等变化。这非常有趣。十年前我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买一辆捷豹。现在我却在想:我要一辆捷
第19节:做梦的第一道关口(2)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这什么都没说,唐望。” “请好好注意,有一天会轮到你来解释的。这段话似乎是废话,因为你没有把它放入适当的范畴中,就像一般有理性的人,你认为了解是完全属于理性与心智的范畴。对巫
第19节:大师的投资习惯(19)
系列专题:《投资智慧:大师的投资习惯》 下跌将是急速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有可能一天之内跌去300点,尽管这种下跌可能要从3 000点的高位开始。在市场崩溃前,道琼斯工业指数可能再创新高,但是,他认为这或许要到1988年。(“有可能在6天之内,也
第19节:生的恐惧与死的真相(3)
系列专题:《心灵导师最后的生命感悟:最后的日记》 "第二(有点复杂),人们有可能适应死亡吗?不要害怕,不要以任何形式自暴自弃。我们为什么要把生与死分开?死亡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们存在的一部分--死与生、生与死,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第24节:无声的对话:与电影交谈
系列专题:《美国畅销影评写作指导:如何写影评》 第19节 无声的对话:与电影交谈 当纽约的《村声》杂志(Village Voice)的评论家安德鲁·萨里斯(Andrew Sarris)在看完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的《下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