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下的经营投资策略:逆市布局》
宏观:周期下行,寻求突围 金融危机出现拐点:信贷市场开始回稳,全球金融机构累计融资额与累计信贷损失的缺口也出现了缩小的趋势。 经济危机已经形成:在发达经济体而言,私人消费最重要的增长引擎,正在随着消费信用的萎缩而丧失。在全球周期同步的共生体内,发展中经济体高度依赖外需来推动经济增长,且外需作为拉动发展中经济体投资与消费的杠杆作用十分明显,当发达经济体的消费减少时,后者的消费内需能力难以作为发展中经济体与全球经济的增长支撑点。2009年全球经济将同步步入周期下行时期,且衰退可能性极大。 全球经济陷入L型下行周期:根据2090年代以来大型金融危机所致周期下行样本的事件性实证分析表明,金融危机所需要的恢复季度均值落于15.8个季度左右,约为4年时间。因此我们判断,全球经济将于接下来长时间落于较低速的增长,强劲复苏可能需要等到2012年左右。 美股于2009年第3季度形成底部: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达经济体中18次银行业金融危机的数据以及其中5次规模较大、对于实体经济影响较大的银行业金融危机的数据,二者结合,我们判断美股将于2009年第3季度形成底部。 货币政策空间有限,且难以降低资金成本:通胀回落速度快于利率下降速度,信用风险溢价的高企,以及通缩预期的形成,使得资金成本很难随着货币政策的使用而得到降低。 财政政策可以熨平周期,但无法改变周期:财政刺激计划难以改变信贷周期,而消费和投资都受到信贷周期的影响,因此美国经济的周期无法通过财政刺激而得到扭转。此外,对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历史分析表明,经济周期可以熨平,但是长期而言难以根本改变。 亚洲金融风暴之中国镜像:比较、镜鉴与趋势判断 2008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正在呈现恶化的趋势,其冲击程度尤甚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两次危机面对的国际、国内环境,政策措施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对比,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并从解决1997金融危机的成功经验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寻找解决当前危机的突围路径。 (1)进出口:估计2009年外贸顺差有可能保持一定增加,进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会好于2008年。初步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9.8%,进口增长9.6%。 (2)固定资产与房地产投资:地方投资在中央投资及中央政策的牵引下,预计在2009年“急行军”,有可能爆发式增长;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有可能回落至18.6%左右,实际增长17.4%左右。 (3)金融财政:与1998年相比,政府财力尚有较大空间;中国拥有充裕的外汇储备,足以应付资金外流,因而,国家施行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空间较大。因此,未来几年施行扩张性的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其合理的历史依归与支点。 (4)GDP增速:我们判断,四季度从总体趋势看依然还是呈现快速回落趋势我们预计GDP单季将回落8.5%,全年将降至9.5%,2009年全年的GDP增速为8.0%。 (5)货币政策:为应对通货紧缩,预计下一阶段央行还会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一方面,为支持扩大内需,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另一方面,通过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和引导市场预期。 (6)利率:降息空间仍然存在,2009年还可能再降81个BP。 (7)存款准备金率:为释放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还至少降5个百分点。 (8)人民币汇率:内外因素博弈下的选择——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依然将持续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压和促进国内出口增长的贬值内压。因此,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持续趋于稳定,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小幅波动。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贬值,但以一篮子货币衡量的有效汇率会均衡升值。

(9)中国经济突围的路径与主突破口: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局,政府投资牵引仍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预计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GDP的贡献将超过1.5%。对消费的拉动效应为0.4%左右。此外,行业内重组兼并与整合的产业升级也将引领中国经济突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