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下的经营投资策略:逆市布局》
在经济上升周期时,是“胜者为王”,以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和业绩大幅度增长为特征,资本市场也遵循“高增长、高估值”。而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首先考虑是生存问题,能够实现销售量增长,不断有现金流入是极为宝贵的,也就是说“剩者为王”。目前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绝大多数是资金链断裂引起。因此现金流有保障的公司特别值得珍惜。我们认为食品行业销售量受经济下滑影响较小,有销量就会有现金流,这会使食品工业在经济下滑中强于整体经济。此外为过冬,企业会更加注意节流,暂时减少拓展市场投入,降低人力、运输、管理和财务费用。一些经济发达的区域性优势企业处于更为有利的竞争地位。 整体行业投资策略维持增持评级。行业投资次序为:白酒行业、葡萄酒行业、啤酒行业、番茄加工行业、乳品行业和浓缩苹果汁。 重点关注三类公司,低估值公司(山西汾酒)、国际竞争力提高公司(新中基)、并购价值型公司(燕京啤酒),以及受益区域经济强势的公司(顺鑫农业)。
![第68节:债券:趋势未变,行情分化(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33187292934.jpeg)
2009年食品行业也要过冬 一、2009年收入预期下降会影响食品消费 我们预计全国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为9.9%(而2008年前3季度国居民收入增幅为15%)。测算考虑因素包括:2009年GDP假设为8%,农民收入增长幅度6.8%、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幅度10%、城镇化率1.19%与农村和城镇人口数量、恩格尔系数;同时考虑到中央财政将对社会保险体系加大投入,减少公共收费等因素。但人保部近期宣布的数据为我们的增幅预测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包括:“暂停上调企业最低工资”、“城镇新增就业的增速是8%,这也是最近几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连续增长后的增速下降”,2008年失业率将达到4%以上,2009年失业率还将上升。特别是未来将农民工就业纳入统计范畴,失业率会明显增高。这为农民增收蒙上一层阴影。不排除居民收入增长低于我们预期的可能。 收入预期下降,食品消费同样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全国农产品以及食品价格回落尽管会适当提高消费能力,食品消费量会继续维持一定幅度上升,但正如前面调查所揭示的那样,食品价格下降不会促进消费量大幅度增长。 我们预计2009年肉蛋消费、乳制品消费、方便与休闲食品消费以及饮料消费均维持5%~10%的增长幅度。这其中肉蛋类消费和乳制品以及食用油消费量增幅在10%左右,理由是中国中低收入人群对这类产品的消费价格敏感度较高,2009年上半年这类产品价格一直处于低位,这将吸引中低收入人群消费量有所增长。中低端白酒消费量会有所上升,理由是白酒作为嗜好性食品,当收入情况不好时,会出现“减价不减量”的消费现象。白酒总消费量增幅维持在10%~15%。啤酒消费量已经开始出现颓势,估计2009年销量增幅不会超过5%。葡萄酒的销售量2008年前10个月增幅高达29.66%,葡萄酒整体价格下移以及健康营养的饮食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促进葡萄酒保持较高增长,2009年销售增幅将有所下降,估计在15%左右。 二、食品工业“量价齐升”的增长模式终结,未来以“降价+销量拉动收入增长”为经营主流 在对2008年食品饮料行业做预测时,我们认为2008年食品行业要面对的最大困难是高原料价格,高制造成本的压力。但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以粮食和猪肉为代表的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能源价格也出现很大下降,成本压力已经大为缓解。因此我们认为2009年食品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是消费不旺。 正如前面调查问卷所揭示的那样。食品消费较为刚性,受居民收支变化影响不大,但消费结构会有波动。收入预期高时,大家都想消费升级,于是高中档产品和非必需消费食品支出会较多。而当收入预期下降,大家都开始节俭,缩小开支,不能减少消费量,必然会降低消费档次,中低端产品的销售量会上升。这将使食品出厂价位整体下移,那么销售收入增长就会受到影响。除非中低端产品销售量增长足够大,则收入增长才会得到保障。但这种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认为2009年食品工业增长的模式将以是“降价+销量拉动收入增长”为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