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全然接受》
几年之后,我不再视那次沙漠闭关的经历为老师出卖我,而是视之为一扇窗,使我得以看到,其实是自己出卖了自己,在面对老师的抨击时,我的惯性防御策略完全崩毁,于是跌落谷底。 我陷入难以忍受的痛苦中,而这揭露了相随多年的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创痛;我迷惘的根源,就是害怕自己终究是个有缺陷的人,而多年来,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已浪费好多时间了。就像老虎摩希妮,我住在自我建构的牢笼中,无法全然地生活。因此,彻底接纳认为自己不圆满的感觉和恐惧,是解脱自我的唯一途径。通过关注伤口包扎之处,拥抱总是在逃避的痛苦,我逐渐开始信任自己,并如实接纳自己的生命。 对彻底接纳的普遍性误解
![第25节:从迷惘中觉醒(9)](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25695457419.jpeg)
由于彻底接纳跟我们"不接纳"的文化完全南辕北辙,因此我们很难理解它的真义。我所谈论的彻底接纳,表面上听起来可能像是放任不管、自我放纵,或者为自己恶劣的行为找借口:"我正在练习彻底接纳,所以,别怪我工作不负责任、别怪我对家人不好或不体恤。"由于彻底接纳是如此具有威力的修持,我想更仔细地检视关于它的认知误区。 彻底接纳不是放任不管。对彻底接纳最大的误解就是,以为我们如果就这样接受了自己的原貌,就会丧失改变或成长的动机。"接纳"可能会被曲解为积习不改的借口:"我就是这副德行,你要么接受,要不拉倒。"又或许,我们本想正面积极地改进,但最后结论却是:"我就只能是这个样儿,永远也不可能改变了。" 接纳也可能让人以为做原来的自己就行,但原来的自己常常意味着"不够好"。然而,正如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所言:"奇怪的矛盾是,当我如实接纳自己的本来面目时,我反倒能有所改变了。"我们最深刻的本质就是能够觉醒与成熟。我自己也曾一再发现,以彻底接纳的态度来面对自身经历的所有层面时,就会带来基本的转化,开启持久的改变之道。本书提供了许多案例,说明了当我们以彻底接纳的态度,去面对看起来似乎十分棘手的状况或顽固的积习时,改变就会自此开展。 彻底接纳并不是要你以能力有限来自贬,并以此当作退缩的借口。比方说,我们虽然很想得到某份工作,却又告诉自己,我没有符合这份工作要求的文凭或经验,于是连应征机会都懒得争取了。又或者,根据过去的经验,我们就断定自己天生不适合发展亲密关系,于是干脆保持单身算了。我们的自我评估或许有部分是事实,然而,彻底接纳也意味着,清明宽容地关注我们的能力和局限性,而不是任由恐惧感所生的情节妄想封闭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