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第十章下一手何在(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



用事实和能力说话,格力的欣欣向荣证明国有企业一样可以搞好。未来充满各类变数,面对金融危机挑战,董明珠下一手落子何方?

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的背后

对于董明珠来说,在格力征战的岁月里,她所担心的主要是外部的市场问题。但是从2003年到2005年,格力电器的改制风波可能是董明珠进入格力以来经历最大的一场风波。这场风波使得格力的前途一度迷惘,还将珠海市政府、外部媒体、外部投资者等诸多方面牵涉其中。

外人说起格力,一般人只会想到格力空调的生产者,即上市公司格力电器。但格力电器在资产上隶属于珠海市国有企业集团格力集团,这是一家带有强烈行政特色的国有企业集团。格力集团的前身珠海特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成立于1985年,受珠海市政府授权经营,作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主体,肩负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使命。2003年,格力集团总产值为151亿元,占珠海全市工业总产值的七分之一。形成了以工业为主体,商贸、房地产为两翼的产业格局,旗下拥有两个驰名商标:格力空调和罗西尼钟表。

用格力集团的观点来看,格力电器的诞生和发展与集团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没有集团就没有格力空调的走红全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期,集团为了支持格力电器的发展,不惜停掉一些项目,集中资金力保空调项目。1996年,又是在集团公司的多方努力和积极奔走下,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上市,从此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上市后,格力集团掌握着格力电器58.66%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拥有格力品牌、重大决策及人事任免权。

|www.aihuau.com|

 《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第十章下一手何在(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
格力电器作为格力集团的支柱和旗舰企业,多年来形成了有别与集团的管理模式和独特文化,且厚积了雄厚的人脉和资金实力。据格力集团2002年数据显示:集团220亿元工业总产值中,210亿元是由格力电器贡献的,这个数字也占了整个珠海市当年产值的半壁江山。

2003年,格力电器已成为珠海最大的支柱性工业企业,当年其工业总产值占珠海市工业总产值的1/3,吸纳就业1.5万多人;在竞争激烈的中国空调行业连续9年保持销售冠军,当年销售空调516万台,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格力”商标是对格力电器的生产经营具有重大意义的无形资产,格力商标是1991年由格力电器创立的,至今“格力”二字仍为朱江洪的手迹。由于格力电器当年不是上市公司,只是格力集团的子公司,只能无偿将自创的“格力”商标交给集团使用,当时格力影响较小,其他子公司并不愿意使用“格力”商标,但后来随着格力影响扩大,各子公司开始争用格力商标甚至“格力电器”的名称。

国有企业有一个最大的通病,就是人际关系复杂,各有各的背景。董事长甚至都没有完全的用人权。有的人企业出了成绩就揽,出了责任就推。作为国企的领导除了要搞市场抓经营和技术开发,还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心思去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往往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往往有的人为了某种目的,甚至是为了一己之私,运用手中的权力做出违背市场规律的事情,最后受损害的还是企业的利益。

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历来关系微妙。格力集团曾经连换三任董事长,每个人都与格力电器貌合神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有个著名的论断:企业要成功,首要条件是必须产权清晰。格力电器的创业者只有经营权,企业作出任何一个大的决策必须层层上报,等待层层批复。而空调业又可谓是中国市场化最彻底的一个行业。

作为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和总经理董明珠认为自己不完全代表大股东格力集团的利益,还要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对于集团下的指令并不一概买帐。没上市的时候,朱江洪就曾经为了一项决策跟当时集团的董事长争吵得非常厉害,甚至猛拍桌子,从早上一直争到中午,最后取得了胜利。类似的事情一再发生,他连辞职报告都打好了,不行就辞职退休。格力电器的人士一般不愿意谈及与格力集团的关系,对于格力集团旗下的其他产业更一再声明“与格力电器无关”。

在早年格力电器业务如日中天的情况下,格力集团似乎还能忍受这种不敬,两者基本相安无事。然而因为集团内部存在和发生的一系列管理问题,格力集团与格力电器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令格力集团恼怒的是,最好的资产格力电器也是最不听话的孩子。集团领导不止一次在会上公开说,格力电器是最不支持集团的。

格力集团方面曾经多次以支持兄弟企业发展为名要求格力电器提供资金支持,甚至将存款存入虚空的格力集团财务公司中,但都遭到格力电器高层的拒绝。2003年5月,格力集团重组成立格力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要求旗下子公司出资,其中格力电工投入的1000多万元甚至是由格力集团提供担保从银行贷来的,这是严重违反规定的行为。当时格力电器拥有近20亿元现金,集团希望这些现金通过财务公司来保管,最少要出资5亿元。关于财务公司的问题,格力电器认为,由于集团经营状况存在隐患,财务公司就必然存在一定风险;同时,根据证监发2001年第72号文件,上市公司要保证财务独立,不允许与控制人共用银行账户,格力集团的愿望没有实现。

双方矛盾开始积累,格力集团抓住格力电器两年前被查出用于支付经销商奖励的账户问题大做文章,指责格力电器涉嫌侵吞国有资产,后因未查出个人问题而平息。

2003年,格力电器与母公司格力集团长期积累的矛盾终于爆发,上下级的体制矛盾被公开化了,并被媒体炒成“父子之争”。这一年,格力集团将“格力”品牌租借给中山两家小家电企业,市场上出现了两个“格力”。这一做法遭到了格力电器的强烈反对,认为小家电品牌会形成对格力空调的不良冲击。

格力集团在奉行“集团多元化,子公司专业化”的战略思想下,控股或者全资拥有了六十多家子公司,除了较知名的珠海格力电器股份、珠海凌达压缩机、珠海格力罗西尼表业等,还有珠海格力电工、珠海格力磁电、珠海格力小家电、顺德格力小家电、珠海格力新元电子元件厂、珠海格力电工、珠海格力磁电、珠海格力热工科技等等,而这些公司都使用“格力”品牌。其中,光是小家电公司就有3家,包括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顺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中山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格力”牌电风扇、电暖器、电火锅、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电水壶等小家电系列产品。

这三家小家电公司生产设备简陋,并没有核心技术,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外购的,质量难以保证。而格力集团除了每年收取一笔品牌使用费外,在生产、经营、财务等方面均不参与,也缺乏监管。格力电器曾拟收购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派出人员到该厂进行前期审计调查,发现这家声称赢利的公司实际上亏损几千万元,收购计划只得搁浅。

格力小家电公司长期以来或明或暗地借用格力空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良好品牌形象为其推销产品,在宣传材料上经常使用“以生产专业家电而闻名的格力电器,宣布进军厨具市场”和“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字眼,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格力空调的专业化形象。

格力小家电的声誉在业界并不是很好,维修率较高。《中国经济周刊》的数据显示,2002年,格力小家电的电风扇总维修率64%,电暖器总维修率62%;2003年,电风扇总维修率62%,电暖器总维修率60%。实际的维修率很可能更高。

由于都使用‘格力’,很容易使社会公众产生误解。很多消费者有只认商标,不看生产厂家的消费习惯,因此误认为这些小家电产品是格力电器生产的,坏了就找格力电器总部或其在各地的空调销售服务网点要求解决,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给格力电器带来了不应有的麻烦及负面影响,严重干扰了格力电器正常的经营秩序,并影响到格力空调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2003年10月28日《粤港信息日报》刊登了名为“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文章,中国财经信息网刊登了“据传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的报道,主要内容诸如“格力进军厨具市场,5年后达15亿生产规模”,这样一篇为格力小家电进行的软文宣传引发了格力电器的强烈反应。

11月4日,格力电器向国内部分媒体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某些媒体发表的“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等报道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已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

格力电器的声明指出,格力电器接连发现南方某报和某网站刊发的“格力进军厨具市场”、“格力建成三个小家电基地”的文章,文中说格力电器进军小家电、厨具市场。上述报道根本没有向格力电器求证,文章内容纯属虚构、捏造,毫无根据,严重误导了广大投资者和消费者。为此格力电器严正声明:格力作为上市公司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化生产空调系列产品企业,目前只生产空调产品,不生产任何小家电产品;“格力”商标作为驰名商标仅指本公司生产的空调类产品;任何公司借用“格力电器”及“格力空调”的品牌和良好形象来宣传自己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从中国人传统的为人处事的手法和风格来说,即使格力小家电确实有搭顺风车之嫌,格力电器股份公司似乎也没必要如此大动干戈。既然是内部矛盾,本来以内部协商方式解决才是上策。此文一出,可见格力电器管理层郁积的不满之严重。

这一篇公告以及随后发生的事情,将格力集团内部的矛盾毫无掩饰地暴露在公众与媒体面前。在格力电器发布声明的第二天,格力小家电拉上了格力集团一起对格力电器进行反击。格力小家电向全国20多家媒体及各地经销商发出了一份署名为格力集团的《“格力”商标授权使用说明》,指出格力电器以及格力小家电均为集团授权经营的家电产品专业子公司,授权合法使用“格力”字号和商标。

11月8日,格力电器再次发布公告,称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持有本公司股份中的5000万股、近30%的股权被格力集团办理了质押登记,冻结期限直至2010年9月。格力集团这次它一口气质押这么多股份是为了钱,需要钱做什么呢?格力集团没有说明。有一个可能性就是格力集团通过将部分股权质押出去的方式加强对格力电器的控制,因为股权冻结期间不可能进行转手,意味着股权所有人仍为格力集团。格力集团如果将钱别有用途,肯定会给上市公司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影响。格力电器声明,虽然格力集团是格力电器的大股东,但格力电器在运作、经营、财务等各领域都是独立的,格力电器要对所有投资者负责。

11月11日,《经济日报》以15万元的代价整版刊登了名为“奋进中的珠海格力集团”一文,称格力集团授权珠海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使用格力商标。

格力电器授权律师事务所发给《粤港信息日报》的律师函中,指格力小家电的“产品质量水平、技术水平与‘好空调、格力造’在消费者心中的良好形象有很大的反差”。而“奋进”一文却对格力集团的小家电业务持肯定评价,文中极力宣扬格力小家电的市场地位和质量、技术水平,称“生产的电暖器连续3年在国内市场销量名列前茅;电风扇、电饭煲、电磁炉、饮水机也进入了行业前三名”。

这时候,全国的媒体和网站纷纷出现针对此事的评论文章,最多的一天有三十几篇攻击格力电器的文章出现,其步调一致很是让人意外。董明珠和格力电器的领导层起初很是意外,但后来他们就习以为常了,因为几个月后与国美交恶时媒体的表现也是如此。这就引人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国内的财经媒体究竟有多大的可信度与中立性?当然这是题外话。

2003年12月,《粤港信息报》头版头条刊发评论性文章《格力再现褚时建式人物》,把朱江洪评析为另一个褚时健,并称朱江洪“想通过股权置换,拟用MBO方式实现企业改制,把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8%的股份中的30%归他个人所有”,把朱江洪描绘成一个侵吞国有资产的“59岁现象”人物。

朱江洪认为此文是对他的严重诽谤。2003年格力集团亏损逾亿,管理一团糟,格力电器赢利逾3亿,蒸蒸日上,而文中却把集团董事长描绘成是国有资产忠实的看门人,朱江洪则成了国有资产侵吞者。这种笔法使人感到寒心。他心力交瘁,叹息这是“创办格力以来最艰难的日子”。朱江洪于2004年初起诉作者仲大军侵犯其人格、名誉权。法院判决朱江洪胜诉,对方被要求除刊登文章道歉外,赔偿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

同时,关于格力电器建账外账、设立小金库、烧账本的传言到处流传。珠海的纪检、工商等部门也进驻格力电器进行调查。格力集团有些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把朱江洪和董明珠赶出格力。

董明珠毫不示弱,她直指集团一些做法是想掏空上市公司、利用上市公司滋养腐败。董明珠疾呼: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敢于揭短,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敢于把自己的丑陋、错误暴露给别人,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在总结经验的过程当中,不要互相指责,而是应该帮助。她在媒体面前毫不避讳地说:“格力集团长期运作不规范,出事是迟早的事儿。”

传言和诋毁袭来的时候,正是格力电器第四期工程竣工准备剪彩典礼的时候,也是格力电器为其未来的增长布局的关键时候。就是这样,朱江洪和董明珠往往是每天早上看完一厚迭媒体的“报道”,下午还要面带笑容去出席公司扩建工程的奠基仪式。去外地出差还得匆忙赶回珠海配合有关方面反复的“谈话”、“调查”。在国有企业,墨守成规,把企业搞跨了可能还没有责任,异地做官就是了。反之,不管你把企业搞得多红火,但只要有一点违规,责任你都逃不了,在国企做领导必须十分谨慎。 

这种人事的复杂不只是在格力电器有,在所有的国企都会存在,对企业经营者的精力影响很大。国企的领导人要上面任命,但是有的“上面”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利益,而不是出于公心。他做事的出发点并不是为了把这个企业做好,而是为了整人。民营企业不会轻易换人,因为要考虑到企业自身利益受到的影响。但是国有企业无所谓,你走了,正好他上来。由此有一种说法,搞国企千万不能搞得太好,也不能搞得太不好,要搞得一般。每年有点鸡肋般的利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要是搞得好,就有人觉得他能搞得更好,他就要来把你挤掉。要做得不好,上面就要把你免掉。

朱江洪和董明珠都是很有责任感的人,总感觉企业没有道理做不好。虽然这个企业不是自己的,他们也是打工的,但完全把格力看作自己的企业,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地来爱护、培育格力,使格力不断成长。以他们的性格,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更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国企的复杂,越是复杂,就一定不能违规。

在集团和公司的斗法中,董明珠是被集团拉拢的重点对象。集团派人来见朱江洪,开出的条件是:自动退休,退休以后拿5年的年薪,每年200万共计1000万。如果不退的话,就召开股东大会罢免他。对董明珠的条件是,朱江洪走后,董事长、总经理任她选。

得知了最后通牒的内容,董明珠对朱江洪说,虽然这个人不懂企业,也不懂管理,但是我觉得他还是认可你的。朱江洪一笑,说,他给我钱我也不敢拿,也不能拿,这不合法。他的心态是:无所谓,不让做就不做。不做不是我个人的损失,是企业的损失、政府的损失。在承受如此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朱江洪也想过走,但走了之后格力怎么办,股民的投资怎么办,员工的出路又怎么办?还是决定留下来坐以待毙。这是一种完全凭良心干的想法。

关键时候,董明珠的斗志和能力爆发出来。当时她就对朱江洪表示,这不是你做不做,是对与错的问题。集团被那些人搞得亏了几十个亿,要是他们来做格力电器,企业很快就会断送掉,这损害了国家利益。一定要坚持,就算不做也得有一个说法。

格力集团董事长徐荣本想在2003年5月23日召开格力电器换届股东大会,罢免朱江洪的格力电器董事长职务。而就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由于获悉了内情,董明珠亲自去找了分管工业的市委书记,力陈利害关系。珠海市政府当天深夜做出决定:不准徐荣参加第二天的股东大会,让他写下委托书委托他人参加。这对集格力集团党委书记、法人代表、董事长、总经理于一身八年之久的徐荣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场斗法,以徐荣于2004年1月去职暂时告一段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324572.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商界铁娘子董明珠》第十章下一手何在(商标归属:两个格力打架》为网友解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