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学校不能教你的本事:大前研一不爱上学》
混进麻省理工学院 与此同时,多亏同学们的"代理出席"(编按:请求人代替上课的书面语),研一才好不容易从早稻田大学毕业,并继续进了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所深造。他在大学时代的专攻科目是应用化学,进了研究所后则专修原子能工学。 就在此时,研一获得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机会:他获得美国波士顿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许可,可以赴美深造。当时是一九七三年,研一才二十四岁。关于决定留学的始末,他曾经在一九七三年出版的处女作《恶魔的循环》中提过,我在此引用一小段: 那时,阴差阳错地得到意料不及的好机会,我竟然可以向麻省理工学院办理申请入学的手续!我在申请理由的那一栏里,填写了之前我想上(国内)研究所的三大理由,但我将里面较"地域性"的地方以较"国际化"的方式来呈现。 因此,我在申请表内写上:因为一块钱也没有,因此需要全额公费补助。然后还附加说明"我很优秀"。
![第21节:混进麻省理工学院](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24073449405.jpeg)
后来,通过和入学审查委员会的会长谈话后才知道,在麻省理工学院收到的申请表里,有很多人是用这种手法来进行自我宣传的。尤其是印度人,如果只看那夸张的自我介绍,你一定会误以为他们每个人都是天才。因此,委员会会长告诉我,校方其实在面对来自不同国籍与不同学校的申请表时,都准备好了不同程度的可信度"折扣率"。幸运的是,日本人生性谦虚,不太会使用夸大其辞的招数,因此麻省理工学院对日本学生的"折扣率"也就相对较低。而我那大胆的、虚张声势的请求就这样被接受了。 不久后,就收到了从麻省理工学院寄来的入学许可证书。随后的几天,"愿意提供全额奖学金"的通知也来了,但通知上提出:"请参加留学测试之类的英文检定,我们会依学生的英文程度分班"。由于我从大一就开始做英文导游,因此对自己的英文信心十足。于是,我厚着脸皮回复说"我的英文程度受到敝国交通部的认可",并提出明显的暗示"既麻烦又花钱的考试可以省略吧"。 几个星期后,我收到了一封文绉绉的信。信上说:"敝校之审查委员会予以认同阁下之英文能力,仅以此函告知喜讯。"入学手续就此结束。后来经过和校方的几次接触,才了解到这所学校的弹性机制,真让我们这些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日本人大开眼界。通过几次书信往来,我决定将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然后趾高气扬地就去了波士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