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私募操盘手的柔性交易哲学:非常交易》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人性的弱点(人性特点)往往具有高度的确定性。或许某一个具体的人,因环境变化、学识增加,可以局部改变或超越自我,但是从人类集群的总体来说,这种人性的确定性几乎是不可能改变的,可以说,"人的一半就是动物",这句话就是人性的最好诠释。 股市的本质是一个"人的世界",它是人性的"放大镜"。无论是"人之常情"、"七情六欲"还是"人性七宗罪",其实都是一个"欲"字,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贪婪与恐惧。只有当火爆的牛市来临时,才会有"日开户达数十万"这样的新闻成为报刊的头条,而这种现象绝对不会在市场低靡的时候发生,原因很简单,因为市场是贪婪的,股价的"量价齐升"现象本身就反应了投资热情随行情而波动的事实。实际上,市场行为中的普遍人性特征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情绪因素和认识偏差。一来,情绪往往会导致贪功冒进、追涨杀跌,令许多人走向这样一个悲剧宿命--"恐慌时候不敢买,敢买时候没机会,机会错过就后悔,后悔之后就追高,追高之后又被套,被套之后就悲观,悲观之后想割肉,割肉之后就大涨。"二来,认识偏差也会往往会导致投资者进行普遍的错误交易。比如,顺势而为的思想已经根植于人们的心中,生活中无论是面试官要看过去的成绩、签证官要看过去的记录还是招标单位要看过去的作品,其实都是一种顺势而为的取向。但是股市中其实并不存在"牛顿定律",股价并非只沿着一个方向运行,在"见见之时",用趋势去判断趋势其实就等于自己和自己的影子在赛跑,这种狭隘的"顺势而为观"往往会催化和加剧追涨杀跌、追高杀低的产生(认识偏差在行为金融学中非常常见,比如心理帐户和视觉偏差等都是一种习惯性的认识偏差,其根本的原因也是由人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总体说来,无论是情绪因素还是习惯性认识偏差,其实都反映了人性的特征("本我"特征),市场整体的人性特征(包括心理和行为)往往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确定性,可以说,市场中"追涨杀跌"的"羊群效应"总是具有着"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特征(前面讲的极端状态正是激发这种"本我"行为的诱因)。因此,在交易执行的过程中,投资者不仅要把握客观上的确定性--极端状态下确定性最大,同时还需要能够关注和把握主观上的确定性--人性特征下确定性最大,在众人体现"本我非理性"的时候与其执行相反的交易,争做市场中的"少数人"。

三、大样本条件下确定性最大 接触过保险的人都知道"大数法则",保险公司运用大数法则可以合理地厘定保险费率,承保的单位数量越多,其损失概率的偏差就会越小。在某一辆车、某一个人身上,保险公司可能做了"亏本生意",但是总体来说肯定是赚钱的,损失事件必然走向既定概率。此外,我们前面已经说过,赌场依靠"赌场优势"取胜,只要玩家玩的次数越多,赌场胜出的确定性就会越大,赌场面对不定对象的整体胜算必然走向既定概率。